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能忽视隐性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可分为公开有偿新闻和隐性有偿新闻。前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拿钱在报台买版面、时间,有票有据;后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给个人“奖偿”,无票无据,作者、编者私下得利。隐性有偿新闻比公开有偿新闻的危害性更大。第一,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有偿新闻的讨论仍然停留在一个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上面,导致对制造有偿新闻的单位和个人仅以违纪违规处理很不够,其实道德的约束力量在于它能形成一种舆论,但并不具有强制作用。好多有偿新闻已经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理应给予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是指法治观念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待有偿新闻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道德层面上,应该用法律来对待。 其实,我国的一些法律对新闻记者及新闻单位的有偿新闻作出了规定。 1.《刑法》层面 《刑法》第93条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相似文献   

3.
析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这些年来新闻工作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危害极大,有必要对它作一番剖析。 有偿新闻的定义 有偿新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偿关系条件,二是新闻宣传关系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有偿新闻是以有偿利益的占有关系的不合法性、不合理性为有偿关系条件,以有偿利益属性及其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借新闻工作之便,以职权谋私、假公济私的行为”。搞有偿新闻的虽然只是少数人,但其影响很大,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腐蚀新闻队伍,败坏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损害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性质。怎样才能禁止有偿新闻呢?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五个环节。要抓中心环节。为什么有偿新闻禁而不止?根本原因是缺乏教育。因此,禁止有偿新闻的根本在于教育。学习教育是禁止有偿新闻的中心环节。抓住了学习教育,就是抓住了禁止有偿新闻的根本。相抿LJ你还组.改们计划田一万个日的时间开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有偿新闻的病因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 《记者摇篮》2005,(5):19-19
“有偿新闻”是权力拥有者的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一种延伸。新闻腐败是行业腐败的一种具体表现。有偿新闻是一种变相的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和新闻广告化,是新闻业走向市场后出现的突出问题。新闻从业者掌握着版面和节目时间,拥有一定的信息发布权。企业、单位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知名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要借助传媒做宣传。它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花大价钱做广告宣传;二是用低于广告价位很多的钱款支付给有发稿权的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6.
“有偿新闻”是一种腐败现象,它的实质是权钱交易。禁止有偿新闻,制定若干条规定,加强思想教育,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有偿新闻”所以能够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新闻机构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管理机制不全,约束机制不力,激励机制不强。管理机制不全,使思想上有毛病的人有空子可钻,能够滥用手中的采编权力,以稿谋私,以报谋私,以台谋私;约束机制不力,使搞“有偿新闻”的人得不到及时处理,并使“有偿新闻”的毒菌得以蔓延;激励机  相似文献   

7.
有偿新闻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抽样调查,社会各界对新闻界不满意的问题中,70%以上是有偿新闻。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必要探讨有偿新闻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 一、有偿新闻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1.有偿新闻的表现 根据社会各界披露的情况和禁止有偿新闻工作实践来看,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是送钱给记者编辑,利用媒体权威,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以取得最有效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议“有偿新闻”张岩“有偿新闻”,这个与改革开放进行曲十分不和谐的“杂音”,已经干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日益严重的不安。1993年9月,中宣部即明确规定不得搞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但此后尽管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相似文献   

9.
“新闻寻租”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新闻界》2005,(1):82-83
在传媒及传媒从业者逐渐在市场化环境生存的今天,“传媒腐败”已经不能用传统语词意义上的“有偿新闻”来涵盖和解释。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有偿新闻”一般等同于“红包新闻”,而在新的社会现象中,“红包新闻”只表现为“传媒腐败”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二,传统“有偿新闻”一般只针对新闻从业者个体的个别违规现象,而如今发展到传媒以单位行为进行的有偿违规新闻操作,  相似文献   

10.
余艳青 《新闻界》2005,6(5):138-139,133
综合有关学者的论述,笔者把目前我国职业道德问题概括为“6大害”:“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媚俗新闻、侵权新闻、冷漠新闻和虚假广告,或者两种表现:专业精神的缺乏和"有偿新闻"的严重泛滥(有偿新闻更是专业精神缺乏的表现,但因在我国现有制度之下表现突出,所以作为一个类别单列)。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宣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全国记协联合发出《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向“有偿新闻”现象发出“最后通谋”,使广大新闻工作者为之精神振奋,并在学习贯彻中引起深入的思考。有偿新闻现象困扰新闻界久矣。记得1991年我在北京参加新华计第七期新闻干郑填训班时,曾听到浙江来的一位小同行感叹地说,参加这两个月的培训,自己要损失几千元。我颇为吃惊,一打听,原来他所说的损失是因为搞不成有偿新闻了。当时,有偿新闻之风还只是在沿海与南方一些省份流行,但不久,南风北渐,很快蔓延全国。当年,全国记协便…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这一规定,对于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维护新闻工作的信誉和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树立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行业新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偿新闻,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不正之风,是社会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突出反映,其影响之大,危害之甚,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适合在新的条件下杜绝有偿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禁止“有偿新闻”无疑要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建设。但是,仅靠新闻界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综合治理“有偿新闻”的大环境。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澄清模糊认识,理直气壮地刹住歪风。在“有偿新闻”盛行的地方,大凡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日:现在搞市场经济,一切都是商品,新闻也不例外,因此向被报道者索取补偿理所当然;二曰: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的电视电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记协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同时也公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可以说是向有偿新闻宣战的又一次誓师动员大会。近些年来,为何有偿新闻屡禁不绝,且有蔓延之势?我们有必要对“有偿新闻”作一些追根溯源的剖析。1*对年的中南海座谈会1993年8…  相似文献   

15.
谨防暗的“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可分为明、暗两种。明的,顾名思义,明火执仗、公开打出牌子。更有甚者,给新闻明码标价。诸如:公司开业、科技成果鉴定会,工程竣工投产典礼、新闻发布会等等。报一条给多少钱。上大新闻、上联播,多少饯,上午间、晚间新闻,各多少钱,...  相似文献   

16.
“有偿新闻”的要害在“有偿”。“有偿”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四类“有偿”,即政治(权利)有偿、经济(物质)有偿、人情关系有偿。还有一类,则是这三者的结合:政治、经济、人情的多重利益有偿。由此可见,“有偿新闻”可分为四类:“政治有偿新闻”、“经济有偿新闻”、“人情有偿新闻”、“多利性有偿新闻”。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上的某种报偿,新闻媒体或媒体中人提供传媒和新闻形式为他人所用,这就是“政治(权利)有偿新闻”。这种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是存在的。这类“有偿新闻”的制造者,为有权有…  相似文献   

17.
一、有偿新闻何以泛滥 何为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一些人利用各种采编条件、宣传手段非法、非合理地谋取利益。有偿新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偿关系,二是新闻宣传关系。 有偿新闻是不正之风,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明白这一道理。但这种不正之风已在当今中国的新闻界涌动成一股浊流,严重损害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声誉,破坏着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形象。 面对泛滥着的有偿新闻,我们既有行政措施,也有舆论监督,有偿新闻仍是屡禁不绝。原因何在呢? 其一、有偿新闻的存在,首先是部分同志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不是一种孤立的新闻现象,制止“有偿新闻”,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对其得以滋生的土壤和环境进行审视和分析,才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制订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杜绝“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9.
“有偿新闻”是近年来一直困扰着新闻界的问题。尽管大家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有偿新闻”是一种腐蚀剂,它玷污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崇高声誉,使新闻界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有关部门一再发通知、下文件,三令五申杜绝“有偿新闻”,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认为,要根除“有偿新闻”,必须先从根本上弄清“有偿新闻”出现的条件,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偿新闻”说穿了,也就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新闻领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新闻”的出现是正常的。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有偿新闻”在新闻界并没有市场。西方的新闻单位尽管十分注重与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商品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持反对意见的朋友商榷张允若编者的话新闻商品性是一个讨论了多年的话题。由于近年来“有偿新闻”泛滥,新闻界和新闻学界又旧话重提,就“有偿新闻”现象和新闻商品性的关系展开了新一轮的争论。与几年前不同,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