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受反应文论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取决于读者的能动性阅读和接受。本文运用文学接受史中的典型例子阐述了读者创造性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物科技的突破,人们对于人脑构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于左右脑半球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现在,人们对于形象思维的存在普遍认同,对右脑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形象思维的系统研究仍有待深入,对形象思维独具的创造力认识不够,以至有些  相似文献   

3.
对超越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质力量之一。而文学创作中的超越,最终是一种审美的超越,是创作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它的具体蕴涵有内在与外在、隐性与显性、浅层与深层之别,并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八大独特的属性和价值特征。但它又始终受制于客观规律的种种约束。  相似文献   

4.
读者对作品接受是在文本基础上的能动的创造,包括对已言文本和未言文本的创造。读者在能动的阅读中,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成为作家的共写者。  相似文献   

5.
6.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有四:创造独特的艺术韵味功能、描绘丰富的想象世界功能、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功能、展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功能  相似文献   

7.
审美经验既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艺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梳理分析及具体作品的再评价,阐述审美经验的独特性、主观性、活跃性,使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产生纠偏与激励作用,以形成艺术创作的宽松、自由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尽情抒发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使我们的文学事业在新世纪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整合完形是对经过创造思维发现的、作品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意义、生活的底蕴、人生的况味等等进行顿悟式的把握,根据已提炼出来的主题和创作意图的需要,以及给读者造成心理效应的需要,将生活、情感、思想等各种材料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协调一致地组成生气盎然、浑成一体的艺术整体。在这里,我们将分别论述这样两个问题:一、整合完形:超出生命的给予;二、找到凝合点:捕捉艺术的精灵。一、整合完形:超出生命的给予整合,是指把复杂多样的生活经验加以简化,使之成为有序的排列。简化是我们人的心理的重要机制,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强调的是对无比复杂的生活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进而使它们转化成为有限的若干种性格要素。美国著名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创作中 ,影响作家创作本领的要素有很多 ,在写作原理的操作论—采集能力、运思能力、表述能力、评改能力 (四环操作律 )中 ,其中“运思能力”就特别强调审美想象的作用 ,本文就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及其具体表现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0.
"移动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创造这样的需求,而不是等待读者自发地产生这些需求。"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的摹仿失去了效仿的原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指按着法式规范去做的临摹,而被赋予了"内摹仿"的内涵.重新研究它,不仅对文学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初入社会,急需摹仿的青少年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学创作的角度论述创造主体的思维特征:超越性、能动性,并由此谈及自己对创造教育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全面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在潜意识的积累中培养创造思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在文学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是对人的生活、人的现实活动的审美反映。  相似文献   

14.
困惑作为人类自身的一种生存体验,要转化为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就必须经过创造主体的审美反思。当困惑形成一股巨大的内驱力,艺术创造便成为学艺术家自我拯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学具有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而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这就意味着,文学创作是从现实到审美的超越,超越性是文学创作基本特征,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途径。文学创作的超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超常思维是文艺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运动形式;作为艺术思维系统的一个分支,与通常所论的形象思维既有区别,又密切相联;就其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形态看,有五种各具特征的基本情状。本文对创作领域这一长期为人所忽视的问题,作了一个简要的描述和论析。  相似文献   

17.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实用”轻“审美”。为此,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通过启美阶段、探美阶段、鉴美阶段和创美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人物形象之美、风筝意象之美,同时开启学生探究原著《红楼梦》之美的阅读之旅。这样,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两种比较形式,然后详细论述了比较在文学创作中的选材、练意、技法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可能性在于作家对当下人类生命价值状态的疑问、探讨和发现.探讨世俗时代下文学创作能够成为真正的审美创造的理论依据,进而倡导新的生命处世原则,尊重艺术自由精神,建构新的文学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译文读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其主体性地位长期以来很少受到重视。文章在梳理几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后,认为只有承认读者的主体性,才能还读者自由,让读者充分参与到翻译活动中并发挥其作用。同时,文章还建立了读者主体性的发挥模式,引发关于多种译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