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到了后半生的魔法师,已经半百有余.但家里只有他能一口气把纯净水桶扛上饮水机.我和妈妈在边上啪啪地鼓掌.家里只有他懂得怎么令不见了图像的电视机恢复原样.家里只有他知道从某某路到某某路应该怎么走,我和妈妈像在听天书.家里只有他能说出国庆阅兵式上这个是什么弹,那个是什么炮.家里只有他知道另一个遥远的城市外有大片开阔的草原,绿色蔓延向无尽处.  相似文献   

2.
咚咚 《中华家教》2014,(Z1):66-67
每到假期临近的时候,小区的妈妈们聚在一起问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假期怎么过?一位妈妈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孩子去做一个月的义工吧。这位妈妈的想法源于她客户的亲身经历:客户的儿子读高三时,他做生意亏了30多万元,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一家人瞒着儿子咬着牙保证儿子的生活不受影响。儿子上大学了,每月给2000元,儿子还向家里伸手。去年,读研究生的儿子要买房,他给了儿子30万元。谁知今年儿子又开口向家里要15万元,没得到满足,他竟跑回家大吵大闹,声称要踩死老爸,还要到电视台播广告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儿子在家待了几天,他就在亲戚家躲了几天……  相似文献   

3.
爱如雨露     
许斌 《老年教育》2006,(1):33-33
离开耕耘了30年的讲台,妈妈退休了。此时,哥哥和我都已感家立业,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空落落的家里只剩下妈妈孤单的身影。尽管她没有向我们倾诉过心事,但当我多次目睹她独自凝神的情景后,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寂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4.
学会照镜子     
源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门门功课都是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还帮助做家务,样样不用父母操心,街坊四邻也都直夸他。可在评选优秀少先队员的时候,源源却没有戴上小红花。为什么?同学们说他不拘小节,不懂得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5.
晓军的妈妈是哭着来咨询的,她一直说“你们救救我的儿子吧”。经过仔细交谈才知道,她的儿子晓军在阅读的时候有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老师要求默读的时候,他总是要读出声音来,为此被老师批评过若干次,说他干扰课堂纪律。妈妈说他不听老师的话,晓军委屈地说:“如果不让我读出声音来,我就不会读课文,这可怎么办?”在家里读课文的时候,妈妈还发现儿子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读到哪里了!有的时候,读完课文合起书本,妈妈再问他都读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时间、地点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想不起来。这让妈妈更生气,总认为儿子…  相似文献   

6.
小艾这两天心事重重.在校外补习班,她整天心神不宁,总是盼着下课;在家里,她躲到自己的小屋想心事.妈妈觉得奇怪,小艾从来都是叽叽喳喳的,这几天是怎么了?便问:“艾艾,你有什么事儿?不舒服?” 小艾心不在焉地答道:“没有啊!”然后就再也不理妈妈了.小艾心想,我都要烦死了,妈妈还在唠叨. 妈妈哪里知道,两个月前,小艾暗中喜欢上一个男生.初三的王燕生一下子让小艾着了迷,他那灿烂的笑容、他的深沉的声音……整天在小艾的周围转呀转呀,用“无处不在”来形容该是最贴切的了.一想到他,小艾就有种难以名状的喜悦,感觉特别温暖.小艾第一次尝到失眠的滋味.夜晚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温习”他的一颦一笑,无数次“演练”向他表白的“台词”.  相似文献   

7.
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虽怪怪的,可心肠奇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代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  相似文献   

8.
小辉一向是个食欲不错的孩子,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不太爱吃饭。妈妈让他多吃一点,他却说不饿。妈妈有些着急,不知道他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但看他又没什么不舒服的样子。这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做保健工作的。小辉的妈妈便向客人咨询了一下。客人详细询问了小辉的日常起居,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辉可能是果汁饮料喝得太多了。 原来,小辉不喜欢吃蔬菜,妈妈便经常把水果做蔬菜的替代品。后来市场上果汁饮料越来越多,妈妈以为果汁饮料又方便又有营养,就鼓励小辉多喝这些东西。小辉觉得这些饮料酸酸甜甜的很好喝,就不…  相似文献   

9.
闯祸     
今天早上,妈妈要出门去看公公,在她出门前,她吩咐我和哥哥在家里做功课。妈妈出了门没多久,我和哥哥便开始闹起来。我们在客厅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吵架,一会儿又丢玩具。忽然,哥哥把一个小皮球向我丢过来,由于他  相似文献   

10.
一天晚上,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到朋友家里做客,发现他那上初中的孩子小浩情绪不高,既不想吃饭,也不想写作业。细心的妈妈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以我的职业敏感和对小浩的熟悉,我觉察到孩子肯定有什么心事,于是走到他的面前,亲切地摸着他的头问了句:“小浩,今天怎么啦?有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吗?”  相似文献   

11.
一碗红烧肉     
二毛妈妈下岗了。前些年,二毛爸爸还在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听得到二毛大哭大喊,那一定是被他爸打屁股了。可一转眼,二毛已经要考大学了。二毛家里本来就困难,二毛妈妈一下岗,生活仿佛一下陷入瘫痪了。二毛妈妈是这个家里的惟一支柱,惟一劳动力,她得撑着,她知道。前几年,多少泪水都流干了,但当她听到下岗待业的消息时,还是禁不住猛掉眼泪,在单位领导办公室的破沙发上,晕过去好几次。二毛告诉妈妈,今年夏天来到的时候就考大学了,考上大学,他搞个勤工俭学什么的,打几份杂工,家里就宽裕些了。二毛笑,二毛妈妈也笑。二毛妈妈为了儿子能专心学习,向…  相似文献   

12.
徐凡 《父母必读》2010,(12):123-123
Q 宝宝两岁三个月,他开始会选择特定的大人帮他做事,而且有点固执,脾气也特别的急躁。比如冲奶粉、洗澡,如果家里只有妈妈和爸爸的话,他一定会选择让妈妈去做这件事情。有时候妈妈就会跟他讲爸爸做也是一样的,但是他还是坚持让妈妈做。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天堂与地狱     
子夜 12点 ,床上。贝贝的右边躺着他辗转反侧的妈妈 ,妈妈的左边躺着她睡熟的儿子贝贝。下午去幼儿园接贝贝的情景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阿姨满脸凝云 ,诉说贝贝的老“罪状”———和小朋友们争吃食 ,抢玩具 ,争抢不过就动手。贝贝从小养成的任性、自私习气成了妈妈的伤心事。“我不下地狱 ,我要上天堂 !”妈妈的思绪被贝贝的叫喊打断。妈妈急忙说 :“贝贝别怕 ,是不做恶梦了 ?”贝贝睁开闪亮的大眼睛 ,显得特别清醒。他索性坐了起来 :“妈妈 ,我刚才梦见了一位白发白胡子的老爷爷带着我游历了天堂和地狱。”于是 ,贝贝向妈妈讲述梦中的故…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谎言     
小学时,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爸妈几乎不给零花钱。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诱人的零食在教室里出入,我羡慕极了。可是,向妈妈要了几次钱,她不仅没给,还狠狠说了我一顿:“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呢,吃零食管什么用,家里有白面,妈给你做就是了。”虽然妈妈每个星期都能给我做上一顿面食,町馒头哪能吃出点心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5.
燕子姐姐: 出色的哥哥给了我无限大的压力,妈妈的忽视让我无比难过,即使赢得了市“十佳少先队员”,妈妈也只有一句“有什么好高兴的,如果有你哥哥的一半就好了。”家里的不快乐让我变得沉默寡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要求,要向三年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为此,我们上了一堂《送温暖》的课,所用教材就是我们学校五十年代少先队员中发生的一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典型事例。当时的少先队员现在已是爸爸、妈妈了,但他们对童年时的这件事记忆犹新,常到学校来谈起这事。我们感到这个事例教育意义深刻,很有生命力,于是根据事实编写了《送温暖》这篇教材。课是这样上的:  相似文献   

17.
妈妈带着2岁的小宝去走亲戚,他在亲戚家里上蹿下跳,一点也不安分,十足一只捣蛋的小猴子,连妈妈要和他一块儿玩玩具都坚持不了3分钟。妈妈在心里嘀咕了: "这孩子,怎么一点专注力都没有?长大那还得了?" 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是让爸爸妈妈头痛欲裂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专注,做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如果孩子到了念书上学的年龄,你才发现他不能够专注,那可就太晚了!  相似文献   

18.
我长大了     
8岁的我上了一年级。在家里我是个独(du)生女,妈妈爸爸拿我当宝贝一样。无论大事小事,妈妈爸爸从来不让我自己做。吃饭、洗脸、洗脚、收拾书包、削(xiao)铅笔,他们都帮我做好了。我感(gan)到自己很没用。后来,我学了教科书中《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这篇课文。一天傍晚,我对妈妈说:“妈妈,让我自己收拾书包、穿衣服、吃早饭吧。”之后我还学会了帮妈妈扫地、抹(ma)桌子……妈妈用惊(jing)奇(qi)的目光看着我。我说:“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忽视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总让学生自己读读认认而已。如果《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我也只让学生自己读读认认,那就不会发现一颗受了伤的幼小心灵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超市的玩具柜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辆跑动的小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但当售货员阿姨请他妈妈给他买一辆时,他竟抢着说出了言不由衷的话语:不,我只看看,不让妈妈买!原来小男孩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妈妈还得攒钱为爸爸买药。当售货员阿姨感动地想自己买一辆小汽车送给  相似文献   

20.
牙齿的一家     
牙齿是一个大家族.他的爸爸是门牙,负责把食物咬断;他的妈妈是犬牙,负责把食物撕裂;而小磨牙是门牙、犬牙的小儿子,负责把食物磨碎和嚼烂.他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有一天,小磨牙不想做自己的工作了,因为他觉得做这项工作太枯燥了,他就去给妈妈诉说他的心事.他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和你交换一下工作."妈妈说:"每种牙齿的形状不同,功能也不同,要是交换了,可就乱套了."小磨牙听了妈妈的话,开始勤奋工作起来,很快他成了最勤劳的牙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