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安徽省1998-2013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利用改进的Kaya恒等式与LMDI法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负向驱动农业碳排放,产出因素和结构效应则正向驱动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从2006年以后实现脱钩,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因此,建议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和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三方面促进农业生产减排。  相似文献   

2.
三元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实质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三元经济时代,发展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按照刘易斯的逻辑,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际上是三元经济结构向"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三元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农民保障状况、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以及农民人数庞大等从根本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三元经济结构下,需要把解除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障碍作为突破口,推动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 0 0 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 ,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这一历史性跨越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 ,加速我国农产…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对农业经济约束效应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对农业产出、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三方面的制约。通过进一步的数理分析,对于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如下结论:要降低土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并以此减少农业对土地过多的依赖性是关键;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进步以及扩大资本投入是保持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广西农业经济结构的简单分析,以时间为轴,对广西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含义 ,分析并提出推进河池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形势下促进河池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这一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勇 《滁州学院学报》2002,4(4):9-11,17
农业改革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转变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改善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流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都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农业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农业和农村形势,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实施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加速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调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正面临着三个层面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一…  相似文献   

9.
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调整分析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虽有所改善,但由于受风灾、干旱自然条件和农业管理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有较大的波动性。时值农业经济大发展和南水北调的有利契机,构建适合鄂北岗地特色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即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改善基础设施为条件,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农产品加工之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农村政策大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农业已逐步向商品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地依赖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农业人才的结构和人才的各方面素质也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其动力机制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结合阿城市红新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从政府支持、经济利益驱动、制度优化3个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并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动力负强化和动力缺失,提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动力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国政府建设的“信息化村”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韩国农村进入了发展新时代。借鉴韩国“信息化村”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教训,分析了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部分的福建省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推动示范村建设、发挥院校教育资源潜力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有别于城市社区,不同的农村社区建设有着各自的特点。瑞安市塘下镇的陈岙村、岑头村、官进村新社区建设模式为温州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启示。加强温州农村社区建设,应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依托,旧村改造和新社区建设为重点,社区民主管理和服务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陷入困境,农村公共物品总供给数量少、层次低。咪哩乡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拓宽了农村公共物品的筹资渠道,形成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发展乡村旅游为许多农村带来了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刺激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定居点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开发民族地区、带动当地居民致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北川县吉娜羌寨的受灾情况.分析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关系,从土地利用、住宅布局、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定居点建设.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走旅游增长极开发、开拓多元参途径的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转型之痛:赣中南路东村调查》显示,"三农"的转型之痛源于经济话语下的农民离村。强大的打工潮几乎冲垮农村固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它淡化了农民的家族观念和亲情伦理,改变着乡村的政治、经济秩序,重构着乡村的文化网络。在这场乡村剧变中,由于农民的无奈和失语,这种状况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8.
"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知识化本土农民的典型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借鉴大学生村官等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政策,加大对农民高等教育的投入,对加快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乡村社会的亲属制度是严格的父系制,体现在婚居模式上是严格的从夫居,从妻居的一向不多.户籍制度、获取资源的路径以及风俗习惯支撑着传统的婚居模式.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职业结构以及收入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为新的婚居模式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对山东于庄城镇化过程中所引发的婚居模式的历时性考察,认为于庄的城镇化催生了新户型从妻居的婚居模式,但新型婚居模式的双方当事人面临着现实困惑,他们不能获得村民身份,并融入所在社区.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聚类和递嬗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阶层结构的嬗变是广大农村在现代化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截面。通过实地调查描述落儿岭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情况,并进行三个村庄社会阶层结构类型的比较分析,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分析成因,寻求构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