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三大维度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十所虚拟学校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国际虚拟学校的建设经验.基于此,以新基建所能提供的技术环境为底座,研究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服务体系化升级方向,提出了智慧云校的概念模型,并给出了智慧云校追求"公益性、正规化、规范化、常态化、智能化"五大特征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基建背景下,教育专网、"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大数据中心等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为智慧校园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推动智慧校园呈现出"四高"的新样态,即高度智能互联、高度数据贯通、高度人机协同和高度适应个性。  相似文献   

3.
何曼 《在线学习》2021,(9):46-47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建设,从经验积累到整体架构搭建,在华为与各方协作落地教育新基建过程中,不仅在教育应用中释放了数字技术的价值,更由此推动了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打造新基建"人才底座"助力.  相似文献   

4.
5.
实现智慧校园转型升级是教育新基建通往学校的“最后一公里”。文章梳理了基建演进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演进过程中所蕴含的技术思维变化,阐述了体现新技术思维的教育新基建所呈现的万物智联、数据智算、高速智享、普惠智推等新特征是智慧校园转型升级的现实契机与可能条件。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智慧校园的智基体系、智纽体系、智用体系、智盾体系出发,揭示教育新基建赋能智慧校园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厘清智慧校园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旧”与“新”、“建”与“用”、“堵”与“疏”三对关系,以此论述智慧校园转型升级的可为路径,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类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在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智慧教育将迎来发展契机.文章介绍了安徽省池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学校和疫情防控中教育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工作经验,并分析了智慧学校建设中存在问题,对智慧学校建设中平台功能和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平台操作的便捷智能、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精准画像做好数据支撑,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7.
新基建在全面系统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我国教育领域新基建依托“基建迭代”“范式转变”“生态重塑”等特性,通过拓展教育新动能、创造教育新供给和服务教育新需求,进而有效拉动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但是,教育领域新基建在重塑教育生态系统进程中正遭遇融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教育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工作停滞、区域间可能形成新的数字鸿沟等挑战。应当推行积极差异政策,强化政府在整体设计、重点投入领域和重点地区等方面的责任,全面理顺教育新基建部署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应当重点推行融合型基建部署,处理“新旧”基建、“硬软”基建的关系,夯实教育的数字基座;应当着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积极培育和传承教育组织的数字文化基因;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谨慎地防止新的数字鸿沟出现。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家校社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方式创新的需求,教育新基建从智慧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各方面助力,且在共享优质资源、重塑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教育新基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投融资市场成效,构建教育专网,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如何规划软硬件建设,重视平台资源使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如何补足人才供给缺口,指导技术的创新应用,规范可信安全的监管体系。面对这些挑战,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要协作发力,创新政企校合作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并完善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共同打造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新基建助力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优势,然后论述了教育新基建助力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挑战,最后阐述了教育新基建助力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教育装备已经从教学手段转变成教育现代化基础动能,当前教育装备与学情、教情逐步适配,但仅满足基础教学需求的教育装备已不能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文章针对教育装备工作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实践出发,梳理了当前教育装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人员协同、体系构建、智能化发展三方面着手,提出了教育新基建背景下的教育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路径,从内部、外部优化教育装备要素,激发教育装备活力,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洲新教育运动,是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不仅在思想观念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否定,还通过教育行动诠释出新的教育精神。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新教育运动的倡导者阐述的教育理论及其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适价值,对已走入改革深水区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其实践革新仍不失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曼 《在线学习》2021,(9):42-43
新发展需要通过推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教育新基建,不仅是指学校的数字化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崛起,不断加快“数智”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步伐,推动教育生态重塑。教育新基建背景下,以“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生态,在资源供给、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呈现出开放、灵活、互联、个性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新基建布局不均衡、教育评价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滞后、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和挑战。面向教育新基建时代,应从加大资源投入、加快理念转变、加速模式转型、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以“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4.
何曼 《在线学习》2021,(9):31-34
教育新基建在教育发展改革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推动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逻辑,从教育应用新生态构建的角度认识教育新基建,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实现建设与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新基建背景下,为了满足轨道交通建设对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以“虚实结合、共建共享、技术引领、循序渐进”为原则,提出了轨道交通智慧建造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明确了实训中心的功能和构架,并在深度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智慧建造应用平台的建设方案,并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训教学体系和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运行机制,加强工程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基建背景下智慧交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技能的人才,创建新基建背景下智慧交通“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今在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存在着师资培训制度不合理、校企双方共建师资缺少着力点、师资引进渠道不畅、兼职教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结合新基建发展下智慧交通所需的岗位人才技能,在拓展引才渠道、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差异性培训、建设创新型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新基建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阶段新的“体系化”擘画。中小学校长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进力量,其信息化领导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演化。现有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测评工具已然失效,急需迭代更新。面向教育新基建的新要求,从愿景规划、组织变革、校园建设、教学改革、学习创新、自我发展六个方面概括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转变,对校长在信息化领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义,设计了新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框架,研究编制了面向教育新基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量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等步骤,对820份有效数据进行了检测,最后依据检测结果修订了题项,评价量表结构良好,信效度高,可作为新时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真正认识以“学校大脑”为主的校园数字新基建开始,对“学校大脑”的建设原则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校大脑”建设的底层数据架构、应用设计研发、数据集中呈现等架构策略,系统地介绍了“学校大脑”架构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情况和应对方法,从而形成基于“学校大脑”的校园数字新基建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字教育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公共服务的基础组成要素,国家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挑战,结合教育新基建政策的战略布局,解读与阐释了新型资源和工具、资源供给体系与资源监管系统三大建设方向,描绘了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图景.文章最后论述了多模态学习分析、学科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支撑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新基建发展的具体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革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资源建设创新融合发展;提升资源组织管理的智能化精准性水平;深化基于资源的教学改革与常态化应用;发展人机结合的动态实时资源监管体系.期望为推动新时期数字教育资源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