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弗洛伊德的性论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曹七巧心理的畸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其情欲受到压抑变相释放的结果。在情欲的挤压下,曹七巧历经了三次心理畸变,使其人性扭曲,人生错位。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艺术魅力在于她鲜明的性格特征,病态的精神世界和女性性别的悲剧。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情欲与钱欲的不可调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对情爱的渴念的激烈冲突,最终在“金的枷锁”下,情欲与钱欲一起耗尽人的生命。《金锁记》中鲜活的“七巧”形象,源于人性自我的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民生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5.
深入剖析《金锁记》中曾七巧的形象,通过封建家长制、金钱、情欲三个方面,可以透视妇女在封建伦理道德、婚姻制度的迫害之下,没有情爱、人格畸形、由被吃变成吃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情欲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那种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另一方面,它也走进了一个极端,女性形象成了"情淫"的化身、"情欲"的符号。文章主要从"欲海沉沦者"和"欲海超脱者"两大类五小类来分析《金瓶梅》中的淫娃荡妇形象。  相似文献   

7.
胡克红 《天中学刊》2003,18(4):66-67
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以清新而富有激情的叙事手法,生动地描述了犹太魔术师雅夏·梅休尔的生活遭遇及其悲剧命运。雅夏的悲剧根源在于他对情欲的放纵和理智的泯灭,他是理智与情欲较量中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8.
王萍 《文教资料》2009,(14):9-10
本文主要结合古希腊后期历史和作者的意图来深入探讨《美狄亚》悲剧性的根源,即早期人类对情欲不加节制的恶果,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节制的理性的情欲对当时古希腊人民的意义以及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2005,(7):9-9
美国著名的《财富》期刊曾经在封面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位网站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数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了900万人次。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吗?”詹森在网站上收益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成为美国的一位网络新贵。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11.
公正 《家教指南》2007,(1):57-59
1976年5月,江美琴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县一个干部家庭。她9岁那年,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江美琴跟随母亲李秀英生活。为了使女儿的婚姻不重蹈自己的覆辙,李秀英对女儿的管教十分苛刻。自打女儿懂事那天起,李秀英就开始限制女儿与男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崛起于40年代的上海,其人其文风靡一时。然而,50年代初之后,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她一度销声匿迹.80年代以后,她的作品再度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之风蔚为壮观。以《金锁记》为代表,张爱玲揭示了在以往文学作品中不曾被正面披露的士性意识深处最为隐蔽的潜意识欲望,她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宝贵的文学经验与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多次描写英雄落魄时,身无分文以食,他们或得到侠义之士慷慨济之,或自寻他法谋食。不管何种途径解决经济上的窘迫,都离不开金钱。金钱这一意象贯穿全书,值得重视。文章具体探析金钱意象在书中的内涵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论述高老头与伏脱冷两形象,窥探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及其所揭露的金钱在社会中的罪恶。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被誉为是继祥林嫂、繁漪之后的一位不朽的女性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从压抑与反叛的统一体;清醒的痛苦主义者;物欲与情欲的双重束缚者;受虐、自虐、施虐的角色转换;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呈现出的多维多向性。  相似文献   

16.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17.
李滨滨 《文教资料》2009,(17):17-19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写作视角,通过书写女性来探究人性。本文解读了其代表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人变成魔、由被害变为害人的过程,分析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对人性的阐释.以及从中得到的时人生、人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西门庆追逐“色欲”不乏“情”的闪光,贾宝玉执着“情”的陶冶,离不开“欲”的伴随,“情欲一样”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相同的现实视点开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世界:西门庆的世界色欲横流,污秽斑斑,作说,贾宝玉的出现是西门庆的“皮肤滥淫”的矫正和反拨。  相似文献   

19.
曹七巧由贪财的兄嫂作主嫁给了一个有钱的残废人,由此她便被金钱锁住了一生的爱与情俗,心理逐渐变态,人性也随之扭曲,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施虐者,并亲手扼杀了一双儿女的幸福。《金锁记》通过七巧这个艺术形象来揭示正是金钱,情俗的力量,使人性扭曲这样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为了金钱而嫁入豪门,被金钱锁住了情欲,并用这枷锁劈杀了自己的至亲骨肉,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七巧有一个心魔对黄金和情性的双重渴望.七巧一生都游离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边缘,处于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巧被逼"疯"了."疯"了的七巧把悲剧延续到了儿女的身上,酿成了更凄惨的悲剧.七巧的心魔、七巧自身的性格矛盾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