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超 《海外英语》2013,(1):85-87
在视觉文化语境中,当前文本形式越来越倾向于声音、文字、图像等的结合,使得语言与其他形式符号相互依赖的程度逐渐增加。该文通过分析视觉文化对文本和儿童阅读的影响,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文本的多模态化,强调阅读要注重在多模态语境下培养儿童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模态符号学,依托视觉语法和知识可视化表征,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多模态文本的阅读效果要好于纯文字语篇,更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图像、色彩、印刷版式及可视化表征等模态与文字交互的多模态文本不仅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多模态识读意识,而且在预测文本内容、辨析重点信息、理解及推断细节信息和词义、训练逻辑思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今后应尝试使用多模态教材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并强化学生的多模态识读意识.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4):73-75
海报是宣传音乐剧的重要方式,兼有图像和文字,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依据批判话语和多模态话语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对音乐剧《上海滩》的宣传海报分别从再现、互动和构图三大意义进行叙事话语解读,从文学叙事多模态进一步探究静态图像和文本语言符号间际关系和如何构建海报语篇的意义,激发观看者对音乐剧的兴趣,最终实现海报宣传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电影宣传海报主要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特点。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对去年近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失恋33天》的宣传海报进行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进而达到海报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8.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性可以利用图像、文字等进行表达。基于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从文字、图象、色彩、字体等方面对《归来》电影海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影海报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意义构建,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字体、色彩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将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该海报语篇意义的构建,揭示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影海报多模态意义能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的内涵,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为人们提供欣赏电影海报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韩玉洁 《考试周刊》2014,(80):35-35
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学者将隐喻研究上升为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本文旨在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基础上,对英文公益广告《牛奶罐的爱情》中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模态的协同作用进行认知构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琼 《海外英语》2022,(5):190-192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交际的方式,多模态语篇如广告、网页、电影等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电影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模态动态语篇,其中各种模态如图像、音乐、台词文本等相互交融,共同构建意义来塑造电影人物形象及揭示电影主题。该文尝试结合视觉语法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电影《鸟人》进行全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力求推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实践应用以及提升读者对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任慧君 《海外英语》2014,(6):236-237,245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为一身的多模态分析成为可能。有别于传统隐喻,认知语言学开始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探究隐喻的本质。公益广告的类型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层面,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型、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相结合型等层出不穷,文字、图像以及色彩等多模态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揭示公益广告所体现的主题。以两则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为例,从多模态隐喻角度,揭示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特点,阐释其所体现的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情,以期达到有效劝说作用,关爱老人。  相似文献   

13.
观众阅读电影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图像、文字、色彩等符号要素的多模态话语的过程。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提出为更好地理解、阐释电影海报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托,电影《飘》的海报为研究对象,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成意义三个方面探讨电影海报中图像、色彩、语言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传递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话语是当今多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主要手段。电影、电视剧、广告等拍摄都通过图像、色彩、文字、声音的多模态结合,传递给观众叠加的认知感受。本文基于电影海报《何以为家》,以视觉语法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探讨影片是如何从电影主题类型、人物场景和海报设计等角度实现视觉模态和文字模态的互动,旨在丰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深入解读电影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电影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电影作为多模态文本,通过衔接语言、图像、声音、背景音乐等各种符号资源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字幕翻译时也同样需要考虑多模态。本文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来分析电影字幕翻译,通过文化、内容、语境与表达四个层面来探究《流浪地球》的字幕翻译,研究在电影字幕中多模态话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陈俊 《英语广场》2022,(33):35-38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抽象的、难以言语的,而隐喻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抽象的情感世界。多模态隐喻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符号具体、形象地呈现人类情感。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儿童绘本《团圆》中的“喜悦”“幸福”“快乐”等情感进行多模态隐喻识别分析,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情感隐喻的运作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电影海报通过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模态来表达,具有多模态性。本文运用 Kress & Van Leeuwen 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解读《你好,李焕英》珍藏版海报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海报是如何实现意义共建,从而达到其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音乐、图像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互相协作编码而形成。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央视2014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隐、转喻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