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状况下衍生出的“慢就业”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关于“慢就业”的概念尚未形成定论,但其特征较为明显,“慢就业”的形成有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而深层原因是就业供需双方的诸多不匹配,因此提出以精准就业的方式破解“慢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概念界定,首先论述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然后说明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运作方法,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依据精准帮扶理论中精准识别、精准分析和精准施策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目的和行为差异,将其划分为:考察蓄力型、“学考”多战型、优选固执型、就业困难型和放任消极型五类,然后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不同类型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帮扶策略,以期有效化解“慢就业”的消极作用,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结合新形势下的社会现状和毕业生特点,梳理主动、被动两类“慢就业”学生群体及其在就业工作中的各方面具体表现,分析社会、家庭、求职技能与学生心理四个层面的相关因素,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毕业生“慢就业”全过程精准帮扶提升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的"慢就业"现象越发突出。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慢就业"现象,探索在职业能力训练营视阈下,通过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摈除"消极慢就业"导致的"懒就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国家精准就业服务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国家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现状及精准就业服务面临的挑战,通过精准就业指导、精准信息平台对接、精准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就业管理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凸显。一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政策“稳就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选择“慢就业”。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慢就业”的界定、成因、影响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期为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答案。  相似文献   

9.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5):93-97
为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进行系统探究,本文从大学生选择的意愿,将大学生"慢就业"分为理性选择型和被动无奈型两种,并概括了大学生"慢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形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家庭条件氛围、学校教育、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来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慢就业"的消极影响,以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精准就业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弥补部分行业的人才缺口,充分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人才总体就业率。阐述了实施基于精准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措施的载体,分析了基于精准就业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根本意义,进一步结合当前精准就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教育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精准就业教育策略,以期提高高校精准就业的教育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变得愈发突出,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我们可以将“慢就业”理解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是对原有就业模式的突破,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对激烈竞争形势的一种逃避,主观造成的“职业空档期”。“慢就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和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有关,更与大学生在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的选择有关。应对这一现象,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做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精准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云招聘”为实现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对大学生的精准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从基础能力层、核心能力层和“云端”能力层三个层次搭建新时代大学生精准就业能力模型,每一层次又从思维意识、硬实力、软实力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并解析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赋予就业能力更具时代特色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现实内容,以助力大学生实现精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将较往年更加复杂和严峻。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多管齐下,精准发力,稳定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95后毕业生步入社会,"慢就业"正在成为新生代就业群体中的"另类"选择。文章以"慢就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为研究思路,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上海某高校1500余名在校生进行研究分析,了解高校"慢就业"群体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形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研究显示,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为:求学深造、职业规划、自我效能、就业质量、朋辈影响、网络媒介、家庭支持。基于供给侧视角,文章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人才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出高校提速"慢就业"的服务策略,助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慢就业”是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这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认知与感受有一定的关系。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本质动因进行分析,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慢就业”现象负面影响的重要基础,利于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并将“慢就业”引导到科学的发展方向上。  相似文献   

17.
18.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就业大军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高校就业教育指导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使得他们陷入重重就业困境。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化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激发大学生的求职动力,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建立微平台、微课程体系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深度融合,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路径,弥补传统职业规划的不足,促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质来选择合适的职业。在助推大学生精准化就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可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两类,本文通过分析两类现象的本质原因,提出应对性措施:针对"积极慢就业",提供全面职业规划分析服务,防止学生转化为"消极慢就业";针对"消极慢就业",提供主观引导措施,即将思政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心理教育;和客观帮扶措施,即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