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了新的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推进民族复兴,优先发展教育。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和任务,教师应该有新的担当和追求:既要力做“四有”好老师,还要争做“大先生”,成为学生的“示范”和社会的“模范”。大先生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好老师,是德者、智者和能者,有“家国情怀”的大人格、有“行家里手”的大学问、有”教书育人“的大智慧。大先生的要务:践行三问、塑造三品、示范三为、进行三传和实现三塑。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推出了《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其中,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作为名师培养的根本追求,体现出个体性、实践性、要素性、公共性等基本内涵特征。新时代“大先生”名师培养的路径选择在于:以突显自我型塑个体性,以文化实践与交往实践型塑实践性,以信念、学识与德性型塑要素性,以使命担当、理性践行与精神演绎型塑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焦婕 《阅读》2023,(39):49-50
<正>三年前离开南京晓庄学院时,我久久伫立在陶行知先生的塑像前,凝视着先生,在先生坚毅的目光中奔赴我的教育梦;三年后的今天,当我走进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论著,再次与先生伟大的灵魂相遇,心中激动之情难以自抑。书中,我看到了一位更为全面的陶行知先生:他为学生的学习、为教育的进步、为人民的觉醒、为国家的发展而终生奋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正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陶行知,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存在协同育人目标难达成、实践环节难整合、实践质量难保证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支教”服务通过搭建虚实融通的实践平台、整合跨时空的实践环节及衍生稳定的实践共同体,为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变革奠定了基础。“互联网+支教”以项目式学习框架为背景,整合职前教师培养、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化目标要求,形成了虚实融合、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三阶段循环迭代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顾黄初先生“符合汉语文运用规律”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在其晚年提出,意蕴丰富、自成体系,涉及语文教育多个领域。这一思想对于语文教师深刻地把握语文教学特质、有效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樊丽红 《阅读》2014,(3):40-40
最近,英语王国里的“play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征友启事。前来应征的朋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球类朋友,一类是乐器类朋友。和这两类朋友相处,“play先生”自有他的办法。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新的挑战,应加强对高校历史师范生“史识”素养培养的重视,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指导其通过阅读积累专业知识;指导其学习和积累史学理论知识,帮助其掌握史学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基础;营造其构建现代教育教学能力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旨归。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要求增强,师范生招生人数大幅度提高,传统教育实习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师范院校联系和建立实习学校困难、指派驻校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师范生实习时间短无法全面开展实习工作等问题逐渐产生。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自主研发创建的在线教育实习“双选会”模式,在解决实习学校少、实习期限短等问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历史学师范生连续两年通过教育实习“双选会”平台的牵线搭桥,有效地缓解了沿用传统实习方式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虽然拥有“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坛教父”“教育家”等众多“显赫”的身份,但童庆炳先生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态度上,他将上课当作“节日”,“从内到外”地做着细致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他既善于运用讲授法,实现了“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的交融,又善于运用“讨论法”,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和质疑精神;在教学内容上,他通过科研与教学的一致来保障教学深度和广度。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童庆炳先生对教师身份的坚守,对课堂教学始终如一的热爱,无疑值得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祎罡 《职大学报》2022,(3):1-7+21
“大文学”是王国维提出的文艺审美范畴之一。其中涵盖了以“游戏”与“情”“景”为核心的文学基本规定,以及构成“大文学”的两大艺术特质——“感情”与“想象”。除此之外,“大文学”关涉艺术主体人格,王国维提出“大文学家”艺术人格范畴,赋予“大文学家”以真、善、美统一的人格内涵,并将主体人格提升到超拔的人生审美境界。“大文学”与“大文学家”构成了王国维“大文学”的艺术观,实现了审美、艺术与人生的统一,展现了王国维崇尚“大”美意趣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双导师制”是教育部近几年一直提倡用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目前,“双导师制”存在实践课程体系缺乏深度融合;教育见习、实习缺乏延续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双导师制”下“课内课外三年不间断、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办法,探索了“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有实效的见习、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等基本特征,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赋予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新的能力要求,即:强思政、懂专业、擅教学、会实操、能研究。建设一支师强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在思想认识、统筹机制、制度体系、育人队伍、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系统的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融合三个课程体系,全面保障落实”的“一二三四大思政”育人体系,并以“两单一信”作为育人成效的最佳体现,从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治引领;构建联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完善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智慧思政”,坚持“双成育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践行“大思政”育人体系,助推学生走向成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的关键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1、课堂内容力求“生动”;2、教学模式经常“变动”;3、教学方式多搞“互动”;4、学生思维善于“发动”;5、内容安排灵活“机动”;6、激发情感让人“感动”;7、课程内容配合“活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16.
“好教师”角色建构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小学教师角色实践和探索的终极目标。基于对课改理念变迁、一线教学经验及教育发展追求的研究,积极走向公共性是新时代“好教师”角色建构的根本向度。在课程变革语境中,考察三个课改时代的理念变迁发现:“好教师”经历了从“知识人”到“对话人”再到今天“公共人”的流变过程。在教学活动语境中,一线优秀教师成长经验也证实:“好教师”群像表现出积极走向教师角色公共性并涵盖其自身个体性的成长特点,既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也包括人格、精神、心灵,甚至生命。在教育发展语境中,新时代“好教师”成长需要追求鲜明的公共性内涵,包括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公共精神等。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也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典型代表之一的中国武术,我们也更应该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重新思考和发现制约其“发展繁荣”的问题以及实现其“大力弘扬”的战略谋划。正是基于这样崭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提出了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研究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方法论对中国武术“再出发”理路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武术“再出发”的行动指南、实践依据;恪守“文化自信”的立场,是保障中国武术“再出发”健康前行的基石;深思“文化自信”的意涵,是创设中国武术“再出发”巨大空间的保障;践行“文化自信”的实现,中国武术“再出发”必须从“再发现”起航。研究提出了,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的战略构想。并强烈呼吁:以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价值为引领,牢固树立保“根”护“魂”的中国武术发展决心和信念;通过强化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意识”,构筑起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之路;通过深挖中国武术的“源”,搭建好通往新时代中国武术责任担当的“梁和桥”。唯有如此,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发展才会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和教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基于师范专业认证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关联,从整体促进实践教学发展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精准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以助力基础教育发展两方面阐述其价值,并从三个方面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共建共融共享:政府牵头引领,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高校持续推进,创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小学全程参与,打造卓越教师成长基地。  相似文献   

19.
“00”后逐渐进入艺术类院校,成为新时代艺术类高校教育的主体。本文发掘出艺术类院校“00”大学生较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存在注重自我、孤独感重、情感丰富等心理特点,以及艺术类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辅导员、专业教师角度提出学校应强化课程针对性设置、辅导员应提高专业素养、专业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和心理教育学习等科学方法,更好地促进艺术类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技能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其执教者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具有广博性、交叉性的特征;能力结构应体现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时素质结构的要求应体现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双重性和差别性,体现执教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把两种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双师型”教师所特有的综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