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标】希望通过研究报道技术在数字时代的融合以及对新闻传播成效的影响,剖析新闻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应用技术达到提高信息传达质量与效率的目标。【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案例深度分析、对比数据等方法,深度研究数字科技(如大数据、AI、VR等)如何在新闻提供中得以应用,并详细讨论这些科技是如何影响新闻内容创作、处理、发布和接受等过程的。【结果】研究发现,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也增强了新闻传播效率与受众参与感。然而技术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新闻的质量,也引起了关于信息的准确性和新闻伦理的热烈讨论。【结论】数字科技的融合明显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也对新闻业提出了挑战。未来,新闻行业需要更注重科技应用与新闻伦理,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丽群  吴柯达  李轲 《出版科学》2021,29(3):102-114
数据新闻是日常生活中受众最广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形式之一,区别于传统任务导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受众信息接收更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进而发生信息回避行为.为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机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质化研究部分对结果进行编码得到影响因素;量化研究部分以质化研究结果为基础制订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和阶层回归进行统计分析.质化研究部分得到7个影响因素,最终"信息超载""图表轻视""内容陌生感"3个因素在量化研究部分被证明是显著影响可视化信息回避的因素.说明回避行为主要受到预期认知资源消耗的影响,且这一过程中内外因素是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互联网的普及和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各媒体平台的竞争迭代,促使受众“速读”“悦读”需求不断提高。在微信、抖音、App等新媒体的“合围”中,报纸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重点探求互联网时代报纸如何抓住受众眼球,实现创新发展。【方法】以近年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省市级党报、基层融媒体中心等报纸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参考,结合自身实践,分析新一轮改革表现出的新现象、新思路。【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各级党报和融媒体中心普遍的做法是坚持权威主流,增加内容的服务性、互动性、生动性,以机制创新促版面创新,力求更精深的内容、更精美的观感,更好契合受众阅读习惯。【结论】互联网时代,报纸须在内容上突出优势,做好深度报道,提升服务效能;在形式上彰显特色,优化标题和版面设计;在机制上突破传统,增强编辑策划意识,优化新闻采编排流程,营造持续创新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4.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受传者、信息、受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受众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传播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众的心理接受进而转化成行动才能实现。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受众并不总是与传播者的意愿相一致.传播内容也未必总会得到受众的接受和喜欢,相反,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对立、相互背逆的现象.致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无法实现、目的无法达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受众的逆反心理无疑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科普传播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为探讨更为高效的科普传播策略,有必要对科普受众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文章通过引入拉斯韦尔的5W理论,将其应用到信息接收方式的分析中,综述了新媒体时代下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信息偏好、阅读方式和接收途径的差异,并基于这些不同提出了优化科普创作品质和传播效率的建议。【结果】老年人群阅读时间相对充足,对生活类、健康类科普内容尤其偏好;中年人群更偏好利用碎片时间并对专业性科普内容有更高的需求;青少年更多利用闲暇时间在移动端获取信息,对新颖题材和形式更关注。【结论】在创作科普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行为特点和信息接收习惯,针对不同的新媒介提出优化科普信息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手段,为打造个性化优质科普传媒品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闻机器人作为新的技术工具如何深度嵌入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实践并产生影响。【方法】本文基于新闻生产社会学的视角,以凤凰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鉴证组》的新闻生产为案例,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结果】厘清凤凰卫视电视新闻生产流程,以及ChatGPT介入这一流程带来的新变化。【结论】认为ChatGPT以更深入、更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新闻节目的采编流程当中,“人工智能+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新闻生产的新语境。新闻生产者需要破除技术神话,把控技术使用尺度,以人类主导技术实践,从而形成人机结合、人机协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环境、媒体发展布局和原有的传播方式、受众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应对这些新变化,县级融媒体编辑必须加强探索,拿出“硬招”,取得实效。【方法】文章从树立新闻权威,让受众有信任感;提升新闻敏感,让受众有新鲜感;抓新闻厚度,让受众有获得感;创新新闻形式,让受众有愉悦感等方面,紧密联系县级融媒体编辑工作做出了理性思考。【结果】文章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和阐述怎样做好县级融媒体编辑工作,提出的观点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结论】不管县级融媒体面临的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编辑坚定新闻理念,坚持正确导向,勇于不断探索,就能在融媒体编辑工作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媒体智能化提升传播精准化的同时,受众“选择性接收”倾向愈发凸显,“新闻回避”更导致无效传播与用户黏性下降,智能传播时代怎样创设良好的新闻消费互动生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法】文章将融合新闻生产置于“新闻回避”的研究框架视野下,围绕用户如何在数字传播环境中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实现有效新闻获得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论述。【结果】发现新闻价值被平台算法单一化,新闻情感被平台算法简易化,新闻体验被平台算法迁移化,进一步拓展了“新闻回避”的内涵外延维度。【结论】基于此,主流媒体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重构算法生态,智能化编辑部赋能平行数字空间增强新闻挖掘人机协同,培育媒体未来用户用算法素养推动科学发展,“新闻回避”才可能进入到“新闻悦纳”,并为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的主流媒体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形式所传播的事实和观点信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海量信息面前。主动地予以选择和接受.并进而对媒体报道萌生亲切和信任感。毋庸置疑,具有亲和力的报道更有受众缘,  相似文献   

12.
陆彦好  顾熠男 《东南传播》2021,(10):131-136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受众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整合需求的满足均会正向影响受众对Vlog新闻的感知有用性,其中信息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大,而整合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小;感知易用性也对感知有用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Vlog新闻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文章基于上述结果对5位Vlog新闻用户进行访谈,并结合Vlog新闻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环境,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传播环境的新特征:信息传播渠道选择性增加,信息接受渠道多样,信息接受工具移动化,受众接受心理变化。新的传播环境下,做好新闻评论传播,应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评论传播,使其有效到达受众群,避免做无效传播。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新闻作为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联姻的产物,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新闻价值的选择偏向.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智能机器人和传统记者的价值选择,发现:机器人进行新闻价值选择,本质上是对人类的模仿.其中,大数据是机器选择的关键因素,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则是检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机器人同人类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1.传播新闻的信息。其一,消息标题是受众阅报的向导,受众主要是通过标题的提示来选择阅读内容的;其二,消息标题本身即可传播简要信息。 2.评价新闻的内容。编辑部要力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影响受众,引导社会舆论,当然要通过消息标题“发言”作评点,借“题”发挥。 3.组织新闻内容。用一个大标题、专栏“统帅”某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以应对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性,了解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重新定位新闻编辑的角色;探讨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模式,包括数据驱动下的新闻叙事、AI技术引领下的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革新,以及多媒体融合策略构建多元立体的新闻呈现形态。【结果】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信息整合者、内容创新者和受众互动者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同时,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呈现出数据驱动、AI技术引领和多媒体融合的特点,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结论】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必然趋势,通过数据驱动、AI技术和多媒体融合等手段,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新闻体验,最终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其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翟红蕾  李明月  陈一凡 《传媒》2021,(21):91-93
数据新闻以全新的新闻表现形态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但由于数据新闻受众认知基础薄弱,受众数量积累困难,故而造成其舆论影响效果和社会传播功能受限,研究数据新闻受众的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受众采用数据新闻的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UTAUT理论模型和文献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绩效期望、性能预期、个体创新性和社会因素正向影响受众的采用意愿;同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数据新闻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扩大数据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这话是颇有见地的。优秀的标题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名姝之“善眸”,能令受众一见钟情,佇足难移;它是“向导”,能引导受众选择新闻信息;它是“网之纲”,能帮助受众阅读理解新闻内容。可以这样说,标题是受众选择新闻的媒介,是受众对新闻作品的第一印象。那么,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强大助力,推动传媒行业进入智媒时代。文章通过对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参考。【方法】描绘当前的智能媒体发展态势,从辅助信息采集的无人机、可实时发布的短视频、可完成撰稿的写作机器人、辅助新闻发布的虚拟主持人、把关审核信息的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为代表的沉浸式新闻六个方面,分析其相较传统新闻生产的创新点,以及生产力的强弱对比。【结果】新技术的应用增强新闻感染力、解放新闻生产力、提高新闻时效性,推动新闻生产模式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结论】文章对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与转型有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