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各科课程与思政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对实现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难点破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既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孤军奋战”问题解决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身心并修”个体之人与“德才兼备”社会之人的战略举措。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力军”羸弱、“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战场”分裂以及“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渠道”阻滞等多重问题,严重消解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效,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应以实然问题为逻辑起点,以圈层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三师聚力主体圈”“三元融合课程圈”以及“三轮驱动课堂圈”,探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准确研判与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明确提出我国要统筹“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交汇形成的独特时空坐标,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基本出发点。目前,有相当部分大中小学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但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及实现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以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存在的问题出发,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协同、健全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探析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艳  王虎平  安耀荣  王宇  李娟 《科教导刊》2022,(17):108-110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及“方剂学”课程育人特点,课程教学应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定、全程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三个关键环节展开。文章提出,依据专业、教师、学生的不同,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推进在课程建设中全程融入课程思政,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以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相应地,从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构建“双育人”课程体系、拓展“多渠道”课堂教学3个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覃田  陈志挺 《大学教育》2023,(7):122-12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锻造育人主力军,融入思政元素”“依托行业领域,融入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改革,融入思政元素”“回应热点关切,开展专题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四维融入”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促进更加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实施的系统化的课程,包含大课堂、大教材、大时空等课程要素。“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拓宽了课程视野,以更宏大的视角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构建“大思政课”生态体系,以整体目标实现各方力量协同育人,以学科大概念引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能力进阶促进各类思政资源协同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发展。“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促进全面育人价值的实现,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应基于协同理论,强化“三个协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盘棋”;基于特色理念,植入“特色基因”,突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浸润性”;基于实效原则,实现“三步提升”,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合力育人成效,各高校大思政建设正在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课题组在国际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改革实践,提出了“三位一体”建设框架。其核心是“专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单元思政目标”的三级一体同向目标体系,其落实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的三位一体同行教学设计,其保障靠“院党团委+学工线+教学线”三线互动配合。为了保证建设成效,实践中要着力于应对建设基础、建设特色和建设难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各类教学资源协同育人的必然要求以及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内在诉求,亟待高校"课程思政"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课程思政"要着力构建"一三四五五"机制,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加强"四个协同",注重"五个融入",倡导"五度"教育,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其中,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文章紧紧围绕教师、课程、课堂,从如何发挥好“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作用三个维度探寻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的建设进路,以期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彰显地域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是每所高校和每位高校教师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新使命和新挑战。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之一,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利阵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对于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索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为高校语言类课程参与协同育人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从理论基础视角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然要求;从辩证逻辑视角看,两者体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大思政格局,使二者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是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对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指出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大思政课”理念下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高职院校要做好以下四点: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转变认知误区,强化课程联动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协同育人思路;打造行走课堂,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此趋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文章从当今时代需求、理论依据、原则规定及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