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机器人写稿在财经、体育、自然灾害等领域的表现愈发突出,学界对于"机器人将取代记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从机器人写稿给新闻出版业带来内容与效果、生产者、写作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分析了部分人对于机器人写稿已经陷入了一系列的思维陷阱:对于新闻速度的盲目追求、对于机器人写稿可信度的谬解、技术决定论思想的躁动以及对传播话语权的忽视四个方面.综合机器人写稿的表现,提出当代记者应当注重深度报道、着眼于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以及不断优化人机协作的写稿方式.规避思维陷阱,担当记者重任,从而真正立足于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涌现的一大批奥运类电视节目,旨在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助力“三亿人上冰雪”,扩大冰雪文化传播,贯彻健康中国理念。本研究基于空间叙事的视角,以现实空间、叙事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对奥运类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历史空间再连接、体育故事再创作、社会共情再强化的叙事内涵,进而展现出匹配内容主题扩大主体参与、运用场景植入进行空间套嵌、利用平等对话建构空间关系等现实价值,为深入理解该类节目的内容生产、表达方式、传播策略提供一定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享誉国际的重大赛事,也是我国传递国家声音、展示国家文化、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大举措,同时还呈现出较强的全媒体传播特色与传播影响力。至此,分析全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传播,特别是此次的创新性传播就十分必要。本文将以全媒体语境作为背景,以新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结合电视、微博、抖音等多种具体媒介案例,探究其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还有受众体验层面上的创新路径,进而得出结论:在全媒体语境中,新旧媒体都以多种多样的内容生产、全媒体式的传播宣发以及个性化的用户参与促进北京冬奥会的传播,提升北京冬奥会的话语力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增强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互合,彰显创新路径,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践行了“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理念,也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体育赛事解说是传播体育文化、弘扬奥运精神的重要窗口。在技术赋能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体育赛事解说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数字化传播语境下,赛事解说的内容体系不断嬗变,丰富的话语表达、多角度的话题选择、独特的解说风格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智能化、科技化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的出现,能将传统新闻媒体的不足予以有效弥补,有助于大大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因此,本文从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的发展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写稿机器的优势与不足,探究了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对英语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并探索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打造了数字化国际传播新模式、全面多角度阐释了奥运传播新内容。北京应该抓住作为冬奥会主办城市的良好契机,全面总结2022年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我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陈虹  张文青 《新闻界》2023,(2):87-96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Twitter以其高达4.36亿的用户数量排在前列,其月度活跃用户达2.11亿,而这其中有4800万的账号是社交机器人。随着Twitter上社交机器人数量的增多,社交媒体中的交往主体和社会传染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那么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出怎样的交往特征?社交机器人的传染策略是什么?社交机器人的社会传染机制是什么?这是当前社交机器人参与交往带来的三个问题。基于此,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利用Python对Twitter上相关推文进行爬取,通过对社交机器人账号和推文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社交机器人按照特定的目的,针对不同的传染类型建构动态社交网络结构,从而实现其信息扩散和社会传染。  相似文献   

9.
秉持一起向未来的理念,沿着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两条主线,媒体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重点讲述了各国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故事、中国筹办冬奥会的故事和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等三方面内容,体现出路径四通八达,内容人性化与命运感,呈现小切口、小细节,传播形式多模态等四个特点,从平衡内容、时代语态、他者视角、...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西强东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北京冬奥会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契机.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文化符号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中国元素、升华符号价值、赢得更广泛的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是在我国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其承载的意义远超体育比赛本身.本文以跳出奥运看国运的宏观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中观视角、观察细节看变化的微观视角,分析北京冬奥会报道的角度和思路,以期为重大主题活动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澎 《新闻战线》2022,(6):72-75
“闭环”中进行的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赢得掌声,媒体精彩、有效的传播报道功不可没,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体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必须将体育报道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遵循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报道使命在肩。以参与者和联结者的视角,通过共享体验传播,借助相应载体,营造仪式感,实现文化共鸣、达成情感认同,北京冬奥会媒体传播取得新突破,是利用重大体育赛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媒介仪式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场域,通过传播象征符号的共通意义空间,加深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建构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媒介仪式,发挥出媒介强大的仪式传播作用.其运用电视直播的形式,借助多元化的科技元素,让观众成为仪式参与者,获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传递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每届冬奥会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各个媒体的数据新闻便是最有看点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以国内数据新闻的代表性媒体澎湃新闻“美数说”、财新网“数字说”、新华网“数据新闻”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两个向度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此次北京冬奥会国内数据新闻的报道特点,并基于此提出与政府部门合作以发掘用户数据、促进跨媒体跨行业人才交流和加强VR和AR等交互技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体育类数据新闻的应用和发展带来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中国、英国、美国主流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和形象,探究其话语策略及语用动因。【方法】自建小型北京冬奥会语料库,语料来源主要为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美国主流媒体The New York Times和英国主流媒体The Times中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用AntConc对语料进行检索和对比,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中国国家身份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其话语方式分为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显性手段包括特定称呼语等,隐性手段包括预设手段等。总体上均构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大国身份,但英美媒体还存在负面建构。【结论】我国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注意语用效果,丰富话语策略,适当运用语用策略提升我国国家身份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约有5亿观众,其观众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的首位。由此可见,本届冬奥会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效果极佳。2022年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第二次承办奥运会。与2008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由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转变呈现出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随之而来,传播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本届冬奥会媒体报道更加主动、生动,采用了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本文以河北新闻网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传播路径,以期为增进河北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全过程践行可持续性的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文结合议题设置、共情传播等传播学理论,探析可持续发展议题下,北京冬奥会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沈雷 《新闻战线》2022,(8):61-63
作为一家在体育新闻领域有传统有特色的地方党媒,文汇报提前两年启动了北京冬奥会各项报道的准备工作,探索融合报道团队协作新模式,前方记者与后方采编小组配合密切,制作不同品质和类型的特色新闻产品,在报、网、端、微等不同渠道刊发,深耕文字报道,在深度和思想性方面寻找“生态位”。  相似文献   

20.
吴凡凡  李静 《东南传播》2022,(10):69-70
2022年,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北京点燃。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工作规划布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媒体融合,以拓展传播阵地,提高新闻质量,传递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通过对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中技术全面升级、报道视角多元、媒体矩阵丰富等媒体融合特点,进而提出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融媒体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