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从王国维先生的史序中可以看出,宋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词伴随着唐诗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逐渐发展成为脱离了诗歌领域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其过程是从盛唐到北宋,几乎有二三百年的时间;而最后把这种文学形式定名为"词",还得迟到南宋中期。  相似文献   

2.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为求简洁,语词多有省略。语词之省略,就句子结构而言,亦可谓之成分省略,乃古汉语之主要特点之一。古今学者对此早巳察觉且有大量论述,而古代之语词增益问题某些训诂论著虽曾涉及,然多从增益之个别语词着眼而未能全面作出分析,故而颇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所谓语词增益,乃相对于语词之省略而言者。其意所指,既非训诂用语中之互辞衍文,又非文学作品中之夸饰铺叙,更非偶见于古文中之累词赘句。通俗言之。语词增益乃指古人行文中似属多余而实非多余之语词。其中有句有词,亦有词组,种种情况不一而足。读者对  相似文献   

4.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速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不可数名词     
安培 《阅读》2006,(11):40-40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词。它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如:a bag,two bags。而不可数名词,顾名思义,通常没有复数形式,不能在词尾加s或es变复数。我们学过的不可数名词有哪些呢?一起来搜索一下吧!  相似文献   

6.
萧闲词,由于作者由宋入金的特殊遭际及其喜好林泉的天性,便很自然地形成两大基本主题──客怀归思与隐逸之趣,而体现在风格方面,便表现出一种以雅、逸为特征的高情远韵。这种高情远韵在文学传统方面的渊源主要有二;东晋奇韵与东坡词风。而就其对后世的影响春,萧闲词的这种词风,直接开启了金代百年之词运。  相似文献   

7.
长短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标志及时代长短句合乐歌词是燕乐歌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诗坛上,长短句的出现是词体成立的重要标志。但是,词体成立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歌词之法代替歌诗之法,由歌诗向歌词的转变。这两个标志,都是不可忽视的。近代治文学发展史者,探究词的起源,往往仅注重形式格律标志,而忽视合乐应歌标志,往往将朱熹所说“逐一添个实字,逐成长短句”以及《词谱》关于“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词谱>序》)等格式规定,作为辨别词体  相似文献   

8.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很有成就的一位词人,从国主到囚徒的沧桑巨变,使他前后两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时段上看,李煜前期的词多描写风花雪月,未脱“花间”习气;而国破家亡后的俘虏生活及由此产生的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为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恰恰也成就了其被称为千古绝唱一批词作,使这位亡国之君成为了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南面王”。  相似文献   

9.
北宋苏轼突破了柔媚纤弱的传统,以浩瀚之气开豪放一派。辛弃疾最终确立了词体地位,是 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作家。尽管苏辛并称,但他们的词风又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二者在形象意境、语言 运用和精神内涵上都存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相似文献   

11.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词产生于唐,鼎盛于宋。提起宋词,人们自然会想到苏轼。他把词从晚唐、五代的窄小范围里解放出来,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是北宋词人中的名家和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而东坡是被列在少数几个“有篇有句”的词家之中的。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东坡是“一代山斗”。元好问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这些评价,虽有言之过实的情况,但东坡出而词的面目为之一新,却是的确的。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是把词的思想内容从过去倚红偎翠的所谓“艳科”的狭小天地内解放出来,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词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从它诞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13.
顾随词既有才子词人的慷慨悲歌,亦有爱国志士的抗日壮歌,擅以佳人形象寓写爱国志士,以柔婉之笔表达坚贞之志,形成雄奇健婉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富有哲思,多有对“心”的探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七七”事变之后,顾随忍辱负重留在沦陷的北平,词中饱含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患,表现了民族面临的危机与祖国必胜的信念。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到南京大屠杀的腥风血雨,也可以看到国民党政府仓促逃往重庆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5.
"花间"一派的词作,自流传以来,被世人认为以"金玉满眼"的浓艳为主要格调,在词体上亦仅仅是应制应歌之作,并无太多内涵可言。然而清代常州词派却另出机杼,称"飞卿词全祖《离骚》"。虽然遭到后世的非议,认为过于牵强附会,但究其实质,固然是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有关,可是另一方面,实在是温庭筠之词和屈原在《离骚》中的抒情有共性。后世往往只看到飞卿的浓艳,却看不到华贵背后的清丽,有的时候的确误读了飞卿词作。本文就从常州词派和《白雨斋词话》说开,旨在探讨飞卿词中的托喻以及与屈原《离骚》的继承关系,以期给飞卿词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尔雅·释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同义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共同义位,不是同义词关系。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理论,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有无共同义素存在为标准,可将非同义训释划分为两类: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词义内部联系,二者有共同义素存在;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词义内部联系,即二者无共同义素存在。第一类非同义训释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古代训释的目的在于“求其同”,寻找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词义内部的相同相通之义;第二类则是古代训释不科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金代全真教有词传世的道士词人共13位,丘处机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全真道士词创自王喆,王喆词作俚俗浅白、民间俗曲化的词风影响了其后的许多全真词人,但到了丘处机,不仅对全真教义有了较大发展,他的词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在词的内容、审美风格、作词目的等方面都表现出向文人词的复归。作为齐鲁词人,他的词风还具有北国词人特有的境界阔大、旷朗之风,表现出与金代文人词相同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8.
在苏轼的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情厚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闹情遗志,无论是对田园风光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苏轼的婉约之作,既是对传统婉约词的有益开拓,更是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9.
臧明艳 《阅读》2022,(43):48-49
<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还记得这首《清平乐·村居》吗?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绘出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田园生活图,美好得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别以为,辛弃疾只是一位安于乡村生活,不问国家大事的词人,他一生的志向其实是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有“词中之龙”之称。一起走进下面这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词——  相似文献   

20.
南唐词晚于花间词,作品内容虽与花间诸作有相似之处,但作法不取《花间》旧径。故《人间词话》说:“冯正中堂庑特大,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词至南唐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是雅化,由侧重描绘转向重于抒情,其本质特点是“以意为主”,“词中有我”。李煜词集中代表了南唐词的特点,但开李煜诃之意境、风格先河者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李煜之父甫唐中主李璟。他的词表现了词风转变时期的一些重要特点.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