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译坛发展迅速,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1.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2.翻译社团和翻译机构的成立3,翻译范围内容扩大4.翻译论争热闹非凡5.翻译家层出不穷6.翻译杂志纷纷出现。通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人中国译坛的反思和评价,本文提出应吸取那个时期的精华和精神,发展中国的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2.
徐畅教授撰写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中地区农村金融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实况,展现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它具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方法较为完善、内容有一定的创新等特点,其研究成果对现实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政治的进步并不是改写法典、改革制度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有社会生活的改变作为基础。表面上,二三十年代的四川政治同晚清相比变动很大,但由于社会生活缺少良性改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政治的社会心理基础与以往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吏治在实质上并无好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呈现出多维存在、多元化表达的特点,在存在形式上,日常性、节令性与应事性三种形式互补,在表现形式上,宗教文化、地方性戏剧、乡土性娱乐、迷信文化等多元共存,出现了宗教文化日常化、戏剧文化节令化、迷信文化应事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9):77-84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顾彬多次提到距离问题,他认为批评主体需要与批评对象的实用功利作用保持充分的距离,要充分关注作品的审美属性,距离成为他进行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准则。但他在叙述中国当代文学史时又深陷"现实意义"的泥淖,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使他不自觉地聚焦于中国暧昧含混现代性的消失问题,过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这与他的"距离观"恰好相悖。  相似文献   

6.
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紧扣时代脉搏,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入比较,探讨其异同。他冷静地钻研、不懈地思索,遵循严格的研究规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创立了一个史学学派,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而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彼时中共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女性身体上的解放。妇女的身体解放既有生理层面的意义,又象征着革命动员的无微不至,体现了中共对妇女群体的极端重视及高超的政治运作能力。透过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际运作中工具化、政治化与阶级化的特征。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是革命牵引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表征之一,它适应了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深刻理论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原则、能动的针对性原则和社会活动的发展观点三个方面。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注"中国梦",可为推进"中国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而言,"扩散"是一个比"传播"更加精确的概念。罗杰斯的扩散理论认为,人际网络是新事物扩散的重要渠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人际传播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张网络发端于清末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在网络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在网络内部扩散。大革命后,人际网络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网络成员从思想者转变为宣传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呈现出网络化扩散,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使这一史学思想影响到不同的社会阶层。网络化扩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而确保扩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左翼人际网不仅是扩散的渠道,而且影响了扩散的结果:网络的异质性带来了扩散的高效性和多元性,同质性导致了扩散的片面性。用扩散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特点,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矛盾观的理论形态呈现了一种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实然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思辨矛盾观的解构和对实践矛盾观的承继,为实践矛盾观的中国出场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批判地吸收前辈理论成果的前提下,重构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矛盾学说体系,从而使实践矛盾观得以在中国出场。把解构和建构相结合,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实然逻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40年代,庆阳国统区是一个自耕农为主的社会,但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和富农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存在地权分配不均的问题。传统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兼营的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家庭和自然经济服务,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商品化生产程度不高;商业资本弱小,而且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在一起,市场狭小,商品流通以土产为核心。同时,庆阳农村也出现了现代化因素,新式金融机构开始渗入农村社会,成为农业金融的主要来源;西峰逐渐成为陇东新的中心市场,也加强了庆阳农村与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青少年是当然的重点对象,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黑龙江省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培育青少年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以党政观、群众观、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标志的丰硕成果。这“六观”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紧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完整严密的,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乖把握“六观”体系的本质、内在关系和时代特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3年、 1 934年 ,以《东方杂志》为首的一些刊物进行了《梦想中国》、《梦想的个人生活》和《个人计划》为题的专题征文 ,于是 ,以中国的知识界为主的全国数百人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数百位作者的地域分散于江、浙、沪、鲁、平、津、粤、汉、皖各省市以及日本、南洋 ,其中上海占大多数 ;职业分类则以大学教授、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教师、官吏、艺术家、职员、学生、银行家企业家以及读者 ,涉及了党政军、文教、法律、新闻、出版等社会各界 ,尤以文教新闻界为多 ,几占 75 %以上。内有不少名人 ,如柳亚子、罗文干、章乃器、陈立夫、…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阐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的探索与思考。他在比较中正确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目标的坚定信念,有助于他正确解释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而对中国革命面临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使中国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闫珍 《中学教育》2011,(6):32-37,50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处于社会转型的中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城乡教育公平尤为重要。本调查报告以暑期下乡实践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考察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了解到长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农村中小学校的基本情况,收集了大量信息。虽然现阶段长治县已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8):22-23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对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归宿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包含了马、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国家间关系的历史考察。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领域,还是现代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正确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构建国家和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爱世界都处于一种悲观低调的态势之中,即生存上是“无位置”的,情爱上是“残缺”的.一批敏锐正直的男性作家认识到了上述现实,并以小说的方式反映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