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当前的山东文学创作却有衰败的迹象,近年涌现的山东新锐作家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的写作对现实过于胶着,但想象力和虚构方面存在不足;摹写世相、人心比较细密,在纵深上有所欠缺。但不少作家有着良好的潜质,扬长避短有望使山东文学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
工业社会的教育与学习 什么叫学习?我们历来以为,知识从知道的人向不知道的人传递就叫学习,现在大家知道,学习是学习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他跟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发生了变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慢慢地变化,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经历,有什么经历就有什么学习。认知与应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交叉过程,同时,人类的学习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最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人的学习就是有一个改进的过程,学习已经不是装载知识的概念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建 《大学时代》2006,(5):37-38,109
在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本文从高职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主要存“在产销不对路”、学生社交能力弱、知识控制错位、专业化教学滞后和资源配置稀缺与教育投入不够等五个问题,同时阐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蔓国社会种族和文化多元化的重新抬头密切相关,也有赖于50年代60年代民权运动的蓬蓬发展,而它获得承认和广泛接受,则离不开坚持多元文化观的学者们的努力和7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自身的一系列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代河南籍作家群星灿烂,涌现了像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样一批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创造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光彩。大唐之音,和而不同,河南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主流意识强、地域色彩弱、敢于革新、样式多元化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具有儒家思想内蕴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追求审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后工业时代工业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服务业的地位则日益重要。在这种转型中,工业城市的前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挽回发展颓势,许多工业城市纷纷对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了适时调整,从而使其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为基诺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同时也成为基诺族作家书写的重要对象。基诺族作家文学见证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了解起步阶段的学校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从细微处弥补宏观调查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选择体量小、写实风格的散文和诗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诺族作家对教师的正面书写,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促使基诺族作家将目光聚焦于教师慈爱善良、无私奉献的形象特征;基于此形成了基诺族师生关系的和谐书写。基诺族作家文学作品记录和反映着民族学校教育与作家文学之间的特殊关联,是这个民族重要历史进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80后文学在2004年《时代》周刊命名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崛起并壮大,堪称当代文学的一个异象和奇葩。但是80后文学似乎并没有被当代主流文坛所纳入,如同游子一般徘徊在当代文学殿堂的门口。对于这一时代的特殊的文学产物,当代文学是否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收这个游子般的文学形态。80后文学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9.
文学之路就在脚下1995年11月17日,林卓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父母都是公务员。良好的家庭环境为林卓宇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岁时,一位编辑给林卓宇的妈妈送了几本精美的故事书。于是,妈妈每天晚上都给林卓宇讲书中的故事。一天又一天,从未间断,林卓宇听得都入迷了。妈妈讲完了这几本书里的故事,又买来了《杨柳风》《丛林故事》《野天鹅》  相似文献   

10.
":80后"文学以作家出生年代命名,它处身的时代氛围凸显了其代际的差异。"80后"文学较以往的写作更明显地突出了青春的元素,承平的社会历史难以将"救亡"、"革命"等诉求渗透进文本而成为深厚的根基。图书的出版发行成为"80后"文学的关键性一环,出版集团通过伴随文本重构文学,并且以团队的力量生产文学,资本市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80后"文学。印刷媒介的变迁和网络媒介的兴起构筑着"80后"文学新的机遇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区的文丛、文选派,艺文志派、"大北风"作家群的作家们有意无意间便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文艺思潮,那就是通过对"废园文学"的人物群像的塑造,来表现作家们压抑,受难的心态,浓重描摹了"废园"里的暗色,正是当时东北沦陷区这个大"家"的状态,它多少还原了日伪统治下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举步维艰。而"废园文学"之所以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与这组人物群像的塑造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蒋子龙对新时期工业文学有突出贡献 ,他在新时期工业文学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追求方面均有新突破 ,对于振兴我国当前工业小说创作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理论解读,对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试图用技术发展的"三段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是错误的,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矛盾、领导阶级以及所有制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是肤浅的。然而,后工业社会理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的有价值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问:后工业时代的学习与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本文试图从工作场所发生的变化开始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工作场所的显著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型组织中的工作小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作者构成了当今后工业社会中的组织形态。这些机构组织不稳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动、改组、合并甚至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个人的职业生活也完全不同工作流动性增强,工作方式更灵活,个人需要具有创造性、有团队精神、能够应变、善于探索、随时随地准备学习新知识、可以自如地跨越专业跨越文化。这些变化使教育中的筛选、专门化、念书、资历等概念面临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一些表面上看似零碎和孤立的创新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促使我们对“教育”概念进行整体性的重新思考。本文分析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范式,即关于教育目标的甄选范式、关于教育过程的教学范式、关于教育组织的法理范式以及关于教育建制的知识控制范式,从而对现代教育进行了宏观的分析和思考。初步结论是,仿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一样,我们当前经历的是一个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根本性变革过程,必须对年轻人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并设计出适合这种学习过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是文学边缘化的必然产物,是数字新媒介的发展对文学的传播与阅读提出挑战的结果,也是"后文学"生活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文学的文化稀缺性状态的消除而得以发生的。在一个文学资源丰裕的社会,文学不再需要经典化。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文学开始丧失经典文学时代所拥有的经典性,成为普通信息文本,经典文学时代形成的经典观逐渐瓦解。现代新媒介的应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精神产品的商品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与文学经典主义的消退,并最终模糊了文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1977-1978年的作家回忆录具有两方面的文学史价值:首先,它是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写作高潮的历史源头;其次,它表征了中国社会历史转折期的时代特征.对作家等级的隐性划分,对作家革命精神、道德人品的刻意强调,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的保留,对一些历史问题的微妙处理,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文风,都让这些作家回忆录成为了中国社会转折期的一个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点的后工业社会,建立在解决工业社会遗留问题和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国际城市,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本地区都市圈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进行了论述,并简评了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最后得出该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通过对小说《白噪音》中消费文化、科技与死亡、宗教世俗化等多个主题进行分析.更深刻更全面地再现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后工业社会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实践的改变,同时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针对挑战,我们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对传播媒介的引导和理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