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安排,内在要求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变革以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来自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区域服务适应性、供给—需求侧匹配、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挑战,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体系、环境、布局和格局的转型升级,实现“增强国内大循环能力、提升国际循环地位”的变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系统回顾我国“县管校聘”政策研究总体情况,主题涉及政策发展、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工具视角、理论思辨与国际比较6个方面。这些研究对政策落实有积极意义,但亦呈现出区域政策横向关注有余而纵向发展研究不足、政策文本与实施分析颇多而政策过程分析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侧重开展“县管校聘”的纵向发展性研究,深挖其教育效率与产出,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剖析“县管校聘”推动教师流动实效,探索其未来发展变量与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以政策弹性的二维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文本定量分析法,以中央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双减”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发现地方政府“双减”政策刚性有余,略高于中央的比例,在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管理上弹性空间较大,政策刚性呈现由东北和东部区域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部分地方政府政策的有限弹性表现出色。应通过问责与监管方式增强政策的刚性,通过地方政府互相学习机制增强政策的弹性,并把握好刚性与弹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级各地教育部门着眼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智慧教育”的政策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向2.0阶段升级。为此,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政策文本框架、政策内容及应然要求分析,对推进“智慧教育”工作、加快本地“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智慧教育”定义及教育政策理论,结合当前“智慧教育”政策内容,提出了“智慧教育”政策内容框架,结合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诠释的旨趣在于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将政策视为文本形成了政策研究方法论的诠释取向,探究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路径是发挥诠释学方法在政策研究中应用价值的必然要求。基于诠释学理论的演进历程提炼出“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诠释学分析要素,结合政策特质以“政策制定者”“政策文本”“政策受众”为三个支点建立教育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框架,并提出从教育政策制定者行动理解文本意义、从教育政策受众行动阐释文本意义的两条分析路径,进而选取我国《规划纲要》与“双减”等政策文件进行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将诠释学方法引入教育政策研究,不仅可以探明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逻辑,揭示阻碍教育政策共识达成的原因,还可以实现对教育政策意义的深入理解,促进教育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编码分析国家政策话语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工具配置情况。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政策工具配置类型较为齐全,权威型工具占比最高,劝诫型工具频次适切,能力型、激励型、学习型工具使用不足;从要素链维度看,政策文本涵盖育人理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办学水平、师资建设、质量保证七个向度,但质量保证、师资建设和育人理念仍是政策关注的“短板”。总体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配置存在“角色固着”“结构失稳”和“靶向偏离”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由职业教育“主导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转变;优化政策工具配置结构,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内外并举,共筑职业教育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干预是调整“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产教融合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46份央地产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政策内容上,校企合作占文本比重大,但在产权制度建设、激励举措等方面规定较为模糊;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以权威型政策工具为主,但涉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以象征号召型政策工具为主,其中涉及企业办学的相关政策存在“责任不清”“义务不明”“激励不足”等问题。针对政策力度不足、相关规定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亟待出台更强力政策的。2023年天津市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中产生的难点问题予以回应,为我国探索产教融合法制路径建设、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完善贡献了“天津智慧”。  相似文献   

8.
借鉴长三角,促进环渤海区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上同意“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一批复为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增长极。环渤海区域要借鉴对长三角发展的经验使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是协调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双循环的联通桥梁、是助力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是畅通国外高等教育大循环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临国际化教育需求增长与本土国际化教育供应不足、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不畅与国内高等教育大循环参与不足、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间的内部要素流动不畅,办学面临制度两难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发展应当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为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创造良好条件、以国际教育示范区为标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提升本土国际化水平、立足本土需求,提升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我国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分析新发展格局下济南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国家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普九”工程的初步完成以及“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建立都为区域推进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基础。因此,区域推进是实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而区域推进必需依靠区域教育政策主体的主动性、政策体系的完善性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准确把握政策意图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践效能,而对政策意图的把握离不开对政策整体图像的研判。为此,着眼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的数量、类型分布、颁行机构和主题特征等维度进行定量刻画,进而从“减负”政策的时间节点与实践效用、“减负”政策的专门生产与法理效力、“减负”政策的配套体系与组合效率、“减负”政策的内容设定与明确执行等方面展开学理反思。旨在廓清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的图景,不断提升“减负”政策的解释力,最终以“减负”政策的实践效能彰显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管理、政治、法律”三种途径为理论基础,借鉴相关学者的价值结构模式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选择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变量操作型定义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结果发现:管理价值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价值属性;“效果”、“回应性”和“公平公正”是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关注的主要价值维度;管理价值属性中“效率”和“经济”维度的价值并没有得到重视;法律价值属性中“个人权利”和“正当程序”的重要性没有提高,“公平公正”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状况及水平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师德政策文本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师德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文章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2份高校师德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分析我国师德政策文本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师德理论研究、完善师德政策涵盖教师群体、细化师德规范、制定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在短短两个半月四次重要会议中提到,足见其分量,且重点逐步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方向完善。内循环由此成为资本市场最关心的政策词汇,与之相关的概念股亦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文本互联性理论立足于冲破文本封闭系统的束缚,建立文本的外部联系性,为政策文本分析局限于文本内及文本之间互相冲突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教育政策文本互联性包括教育政策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的互联性、教育政策文本与其所处的制度及社会脉络的互联性、教育政策文本与历史脉络的互联性,其互联形态都有对话性互联、假设性互联和排斥性互联三个方面。教育政策文本分析中运用文本互联性理论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真正走出“文本”,推动建立起动态开放的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和诠释体系,从而使教育政策实践活动更加科学与有效。  相似文献   

17.
汪洋  陈功 《成人教育》2022,(4):30-38
以1978—2021年老年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分析方法,考察了40年来老年教育政策演变逻辑及其核心关注点。从政策文本中生成了“三维七要素”的老年教育建设框架,分别为价值维度、任务维度和保障维度,包括目标价值、资源供给、质量提升、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办学经费和氛围营造七个要素。研究发现,我国老年教育政策话语对老年教育发展的关注以明确政策任务为主,重点强调扩大资源供给,其次为提高教育质量。重视保障性措施,尤其偏重管理体制改革,而队伍建设和办学经费所占权重相对较小。基于此,建议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政策从“强制和模仿”关系转向“学习和竞争”关系;政策价值导向应重申“价值理性”,同时兼顾“工具理性”;政策任务分配从“零星分散”转向“统筹协调”;政策保障从“多头管理”转向“明晰责权”,从偏重“直接控制”转向“软硬兼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江苏省10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搭建了思路系统、供给系统和运行系统三个维度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分析框架,利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江苏省10市政策文本的总体情况,分析了政策文本对于江苏省家庭现实需求的回应方式。研究发现:大部分市在基本回应家庭目前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家庭的托育机构需求回应过度、对照护服务供给主体的定位不明确、对家庭的育儿指导缺乏相应保障措施等问题。本研究从坚决贯彻“家庭为主,机构补充”的照护服务供给理念、重点强调政府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中的主导地位、扎实跟进家庭育儿指导的相关保障措施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层面颁布的2008—2021年度的32份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内容挖掘,构建“政策工具”和“就业渠道”的二维分析框架,探究现阶段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充分就业拉动创业为目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政策工具使用和就业渠道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中,正在不断探索新政策工具的使用,逐步构建丰富完善的政策工具体系;政策工具使用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政策工具缺乏与多就业渠道的匹配性应用。因此,建议完善架构政策体系,改善政策工具整体结构,调整供给型工具内部结构,适度提高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比例,着力开发需求型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覆盖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的“特岗计划”是民族地区教师数量补充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渠道。民族地区的政策执行受到多元且复杂因素的影响。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出发,采用文本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S省民族地区“特岗计划”政策实施展开调查,从目标达成度、社会影响辐射、利益群体满意度三方面分析其实施成效。研究发现,民族地区“特岗计划”政策实施存在府际网络之间的博弈导致政策执行的低效性、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对政策工具配置的区域特点考量不足、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利益认知与参与水平有限等问题。建议创新民族地区多主体参与的“共治”新模式、分区域分阶段构建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箱、畅通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的反馈和监督渠道,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