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北蓝苗女性传统服饰技艺包括形制、刺绣、贴布绣、蜡染等,传承的是民族记忆和情感,体现的是乐天达观、团结奋进、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传统等民族文化性格。开发和保护是蓝苗女性传统民族服饰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贞  陈聪 《大学生》2012,(21):34-35
调查主题:民族手工文化与经济互动——以贵州水族马尾绣为例调查人:北京科技大学陈聪、谢洪涛等调查形式: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调查摘要: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毛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陈聪、谢洪涛等同学们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水各村、拉外村等地,  相似文献   

3.
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述。如今色彩艳丽的彝族刺绣不仅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近年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彝绣产品也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加了楚雄的旅游收入。作为楚雄热门景点的彝人古镇,已经发展了"彝家公社"、"彝绣大观园"等四家刺绣专营店,加上市内大大小小的民族服饰刺绣专营店,在楚雄刺绣专营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品种多达上千种,楚雄彝绣产业发展速度,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大师工作室”建设带动仫佬族非遗刺绣技艺传承的实践,提出中职学校传承仫佬族非遗刺绣技艺的路径,建设“大师工作室”非遗刺绣技艺人才培养模式,为探索中职学校在传承非遗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专业特色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苗族刺绣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堪与四大名绣媲美。刺绣古称“黹”、“针黹”、“针绣”,民间俗称“绣花”、“扎花”、“洒花”,文人士大夫称其为“女红”。是指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术,苗族刺绣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作为一种传统优秀文化,其特点与传承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服饰中的刺绣是彝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彝绣作为楚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手工艺术,是彝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彝绣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其图案、形式、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彝绣如何进行拓展,彝绣的再设计和再探索值得认真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族刺绣艺术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绣在土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刺绣技艺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反映民族文化尤其是高原马背民族的历史变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凡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119-120,126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但由于历史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总结。清末民初,沈寿首次成功将西方摄影和绘画技巧引入中国传统刺绣,开创了“仿真绣”。之后,在张謇的帮助下,将其毕生的刺绣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写成《雪宧绣谱》,从理论上总结了沈寿毕生的刺绣技艺经验和教绣心得,系统论述了“仿真绣”的思想内涵,为中国工艺美术史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杨晓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2):128-129
土族的刺绣被誉为祖国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堪称一绝.土族刺绣做工精细,图案颜色丰富多彩,每一针都可见功底,每一线都可出效果.土族民间刺绣种类比较多,在彩线的运用及颜色的搭配上,都具有着鲜明的民族及地方特色.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在色彩、针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常用的针法有三种:平针、掺针、插针.不同针法又延伸出独特的拉绣、堆绣、挂绣、盘绣.盘绣是先将数根丝线搓成细绳,再用绳线盘绣出图案,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多用于大腰带、钱搭.作为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了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族文化进校园深受各校高度重视。通过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访谈,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中马尾绣刺绣班、水书班、铜鼓舞班的实施形式、实施情况与实施中的创新;总结出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中独特的双语教学、小先生制及奖评体制等特点;同时,也发现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梁敏玲 《中国教师》2014,(10):39-41
<正>刺绣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千余年沧桑不变,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顽强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风采。广州拥有属于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它需要高超的技艺,是非常有利的教育资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重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幼儿期开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儿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刺绣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的好方法,也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刺绣     
刺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传统工艺,其技艺之高超,色泽之绚丽,作品之精妙,素负盛名.到了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刺绣开始成了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首都开封出现了一批专门以刺绣为业的绣匠,称为“百姓绣户”.这些绣匠散居市内,出卖自己的手工劳动和产品为生,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品.在以刺绣为业的人中,尼庵的师姑(尼姑)是重要的一支刺绣力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相国寺东门街巷中的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相国寺两廊,商品繁多,而“诸寺师姑卖绣作”,则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苗族蜡染、刺绣、银饰等工艺品,凝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美术技艺.利用极坐标方程阐释苗族图纹中的几何元素,拟合其中的曲线,探寻数学规律,展示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及其数学美.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原生态与创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苗族人民依山而居,伴水而住,与青山绿水朝夕相处,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生的民族文化。黔东南苗族妇女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其服饰艺术素材几乎都取自自然环境,日月星辰、山峦原野、树木花草、鸟兽虫鱼在它们灵巧的手指间展示出写实而又简朴变形的图案、绚丽明快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她们的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依相融;黔东南苗族服饰情趣飞扬,充满灵性,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其刺绣画面无论是山脉、云雾、河流还是动物大都以动态呈现,极富生命的韵律感;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构图严谨大方,极富想象,往往用刺绣烘托主体图形,如平绣、绉绣、锡绣、辫绣、叠绣、破线绣、锁绣等技法,有的还运用不同肌理的对比和半立体的浮雕装饰效果,使服饰图形疏密有致,富有独特的苗民族原生态艺术美感。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创造表现则可反映在具象的描绘、抽象的表达、心象的流露和工艺的开拓上。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是典型的原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彰显民族特征、强化民族意识和丰富创造表现的艺术价值。黔东南苗族服饰图形中天真浪漫的情趣,服饰色彩中生命本能的选择,既充满生机,又极具特色,值得现代艺术设计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作文版)》2009,(1):58-58,F0003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依画而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手工刺绣,作为羌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羌族刺绣品以各种不同的针法将各种图案跃然于不同的材质上面,展现了美的艺术,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以茂县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旨在述说目前羌绣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羌绣,更广泛地宣传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绒绣,亦称"绒线绣",它是一种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出各种图案的刺绣方式。绒绣源自欧洲,属于舶来工艺品,但经过我国几代绣工百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同时受到苏、湘、蜀、粤四大传统名绣技艺的熏陶和影响,绒绣逐渐丰富了自己的刺绣技法。这也使得中国绒绣作品在线色、分丝和拼线技术、题材范围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均远超欧美诸国。如今,绒绣已经成为上海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本期"我爱DIY"栏目中,来自上海工艺美校的邱叶同学将为我们介绍她最喜欢的绒绣。  相似文献   

19.
阿坝州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藏羌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红军文化,与著名的九寨黄龙风景区和阿坝红原若尔盖大草原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又颇具魅力的阿坝州旅游资源,正是这种魅力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源源不断地来阿坝州旅游观光。阿坝州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藏羌文化为中心,充分利用阿坝州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居住着全国近1/4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孕育出璀璨的民族文化。为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当地中小学不断探索和尝试,从2002年开始,就有计划地把民族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开发出适合本地的校本课程。剑河民族中学将苗族传统刺绣工艺“锡绣”整理开发为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