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批很值得珍贵的来代江湖诗人的资料。笔者曾将其辑集出来,以补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之阙,并先后撰成《宋人江湖诗补遗》(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和《宋人江湖诗后补》(载《渤海学刊》1990年第1期)二稿。现再将剩余的佚名江湖诗三十九首录出,作为续补。这样,今日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录的宋人江湖诗就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余卷宏篇,仅八百一十三卷存世,幸有《永乐大典目录》保存其完整韵字体系。该目录出自道光年间刊刻的《连筠簃丛书》,另有清抄本含《永乐大典目录》六十卷、《永乐大典韵总歌括》一卷、《永乐大典韵总》四卷,可补《连筠簃丛书》中《永乐大典韵总歌括》及《韵总》之阙。借此对《永乐大典目录》中韵字出现的“空位”“涂黑”现象逐一分析,究其本貌,推其原因,以完善《永乐大典》韵字体系。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辑《永乐大典.医书》工作中,从《永乐大典》目录中仅查得《灵枢经》35篇的篇名所重字,如《寿夭刚柔》第六,归属于“柔”字,也就是用“柔”字去查《灵枢.寿夭刚柔》这篇内容,其余46篇,无据可考。因此,研究有据的35篇在《永乐大典》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无据可考的46篇,以对重辑《永乐大典.医书》铺平道路。一、从《永乐大典》目录查到的篇名为方便计算篇名字数,“论”字不计在内,如《九针论》为2个字篇名。但论字居前者,如《论勇》以二字计。经过统计,2字篇名56个,3字篇名5个,4字篇名15个,4字以上篇名5个。从《永乐大典》目录中查得篇名为…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中尚存有现已出版的各种点校本曾巩诗文集未收之作,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所列曾巩诗文篇目又有错漏,对此进行考辨,有利于弄清《永乐大典》所录曾巩佚文的确切篇目。  相似文献   

5.
文摘     
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焚毁的是《永乐大典》吗? 有的历史故事影片、历史小说等文艺作品中,虚构的情节与历史的真实有很大的出入。如影片《火烧圆明园》中有英法联军纵火焚毁《永乐大典》的镜头。事实上,《永乐大典》是后来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焚毁和劫走的。而且《永乐大典》并不藏于圆明园,而藏于皇城内;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的不是《永乐大典》,而是文源阁内所藏的共达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6.
通过针对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永乐大典》形成及编纂进行筒述,对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问命编纂《永乐大典》其抄录正本最后的结局,进行了探索式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珠英集》系初唐宫廷诗人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20世纪初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写本《珠英集》残卷。通过对该集残卷的考察,可以从中窥见初唐宫廷诗人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及浓重的失落情绪。  相似文献   

8.
冯山,北宋中期蜀中诗人,颇有盛名。其家世个人资料匮乏,今无系统研究。根据古籍相关记载,对其家世谱系略作整理,编次其个人行年及其创作,试图系统地研究冯山。对《安岳集》的版本作详细地考证论述,以期对四川文学研究略有补益。又据《永乐大典》补冯山《黄沙村》七律一首。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栾贵明先生辑集的两册《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这是一项古籍整理王作新成果。大家知道,清代编集的《四库全书》,是与《永乐大典》一书的辑佚工作分不开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四库馆时,在《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摺子》中说:“臣在翰林,常翻阅前明《永乐大典》,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辄具在焉。臣请敕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当时清高宗采纳了朱筠所上的条陈,当即派员校核《永乐大典》一书,并编定《四库全书》。当然《四库全书》的编篡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但它确实是与辑佚《永乐大典》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书录入《四库全书》及登记在《四库全书存目》中的,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  相似文献   

10.
《洪范口义》是宋初思想家胡瑗的代表作。在《洪范口义》的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口义》成书时只有一卷,或名为《洪范解》。至明代《洪范口义》被收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瑗注释与《洪范》经文对应。清代四库馆臣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两卷,收录于《四库全书》,这就是流传至今日的《洪范口义》(两卷本)。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本《南台备要》,原为傅沅叔先生增湘所藏,一九二七年曾照《永乐大典》原本式样影印行世,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汇印《永乐大典》,已将傅印本收入第四函“台”字韵中。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在伦敦发现并购回的明永乐初年编撰的《永乐大典》残卷,内收有三种戏文剧本:《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这是第一次发现的完整的南戏抄本。一九六七年,上海嘉定县又出土了明成化刻本《白兔记》。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个南戏刻本。这两次南戏剧本的发现,都是我国戏曲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把成化刻本《白兔记》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放在一处阅读、对照、印证,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大有意义。它向我们提供了前期南戏的活动地点,演出状况,展示了南戏剧本的基本面貌,还能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科》2000,(9):40-40
据《山东经济日报》6月11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最近将他30年的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于世——本世纪初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永乐大典》,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仍存于世,被珍存在北京十三陵保存最好的永陵中。栾先生告诉记:“《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这个课题实际上是钱钟书先生早年就做的题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图书馆藏《艺风钞书》第六种《宋元马政》二卷,其《宋马政》钞自《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二所载《宋会要》;《元马政》钞自《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七十八所载《经世大典》,精钞,当出缪荃孙手笔,兹迻录其《宋马政》之前部分如次:  相似文献   

15.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人有许为诗坛盟主者。著有《小亨集》15卷,已不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作品保存仍相对完整。本文对杨宏道生平事迹作粗略考述。  相似文献   

16.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17.
吴婷 《文教资料》2012,(26):151-153
《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玄应《一切经音义》残卷原件的研究,认为其版本属于明刻的《永乐南藏》系统,并非元刻本,并将其与宋元《碛砂藏》本进行比勘,揭示出其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珠英学士”为唐武后时期一群文人之总称,得名于他们所编纂的初唐最大的一部宗教类书《三教珠英》。当时的著名诗人崔融将这群文人所赋诗作,选编结集而成《珠英学士集》五卷。《珠英学士集》(后简称《珠英集》)在唐代、北宋流传甚广,而自南宋之后亡逸。上个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两个写本残卷。残卷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珠英集》残卷的文学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素问》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1]。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