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刘鹏 《北京档案》2009,(5):46-47
在老北京胡同里,曾经有很多老行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消失了,他们的叫卖声连同“响器”发出的各种声响也没有了。像送煤炭的骆驼队、挑担子锔锅锔碗的、手拿“联铁板”的磨刀人,手里拿“唤头”的剃头匠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老行当。  相似文献   

2.
饭馆 昔日到北京饭馆吃饭,一进门便受到欢迎.跑堂儿的首先打招呼:"往里请您哪!几位?里面有雅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立交桥不断增多,以桥命名的地名、站名甚多,桥成为人们生活中每日必经之路、必见之物.北京较早的桥有丰台区的卢沟桥、四城区的万宁桥和昌平区的朝宗桥.这三座占桥可称北京"桥中三老".  相似文献   

4.
刘鹏 《北京档案》2011,(9):58-59
"庙"是古代供奉神佛、历史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北京的"九坛八庙"中"八庙"指的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太庙。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中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崇敬祖先,倡导孝道。左祖右社就体现了这些观念。所谓"左  相似文献   

5.
刘鹏 《北京档案》2014,(3):50-52
正老北京流行一首民谣——"头顶马聚源(帽店),脚登内联陞(鞋店),身穿八大祥(绸缎),腰缠四大恒(钱庄)。"意思是在这些铺子里选购的东西穿戴在身上才叫体面。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称为"八大祥",即瑞蚨祥、广盛祥、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谦祥益、益和祥、祥义号。先说说"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瑞蚨祥位于北京大栅栏商业街,是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绸布  相似文献   

6.
刘鹏 《北京档案》2011,(8):50-51
"坛",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土、石等筑的高台。北京曾有"九坛八庙"。九坛指的是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祈谷坛、先农坛、太岁坛、先蚕坛、社稷坛。天坛在祈年殿的南端,圜丘坛才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又有祭天台之称。圜丘是一座洁白的三层白石圆坛。因天是凌空,所以台上不建房屋。皇帝在每年的冬至日祭天,先去皇穹宇上香、行礼,再去圜丘视看坛位,最后住在斋宫。次日祭天时皇帝在坛上上香、行礼。坛下"中和韶乐"齐奏。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安定门外,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是汉白玉的两层方台,象征大地是正方形  相似文献   

7.
"当当车"是解放前北京市民对有轨电车的俗称.当年很少有人知道有轨电车这个词儿,但一提"当当车",老幼皆知,无人不晓.为什么叫"当当车"呢?因为这种木质结构的有轨电车,在电车司机脚下有个铃铛,司机边开车,边踩脚下的铃铛,于是就发出清脆的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声音在大街上反复发出,深入人心,所以称有轨电车为"当当车".一说"当当车"没有不知道的,道是正式名称有轨电车一词,却没有人说起.  相似文献   

8.
老北京管厕所叫“茅子”,大部分厕所基本都是碎砖头砌的,多数是露天的,有的上边设棚。非常简陋,四周的墙,也就多半人高的矮墙。“茅子”里有六、七个不等的坑,坑里  相似文献   

9.
正在逐渐消失的北京胡同中间,出现了一支带着相机的队伍。这一群人,每一周都会在网上发帖相约,一起拍摄日渐消失的老北京胡同。他们自称“老北京拍记认”。  相似文献   

10.
刘鹏 《北京档案》2006,(6):44-45
北京最早的铁路是京汉铁路和北宁铁路.京汉铁路又称平汉铁路(原为卢汉铁路),1898年底,由比利时在英、法、俄三国的支持下修建,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南端从汉口玉带门,北端从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  相似文献   

11.
北京自古就是我困北方重镇,辽、金、元、明、清先后建都于此,在饮食方面,形成了荟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北京老字号,在北京老字号餐厅里能晶出老北京的味道,品出京腔.  相似文献   

12.
刘鹏 《北京档案》2007,(11):32-33
北京最早的电话曾叫"电铃".是用木板钉成的小木箱,木箱装有两个铜铃,来电话时铜铃就"当当"响起来,所以叫电铃.1899年,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以"办理电报已具规模,电话未可缓图,致为外人觊觎"为由,奏请"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  相似文献   

13.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教育也很发达.魏、晋时期幽州私人讲学授业之风浓厚,当时幽州不仅有私学还有官学.  相似文献   

14.
吴正格 《北京档案》2002,(11):56-56
清代及民国期间,北京饮食市场上流行一些奶品小吃,如奶酪、奶卷、奶饽饽、奶乌他等,很是风行一阵子.然今确有失传之势.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北京档案》2007,(12):34-35
清代北京的服饰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男子需剃发垂辫,不论种族与老幼都戴帽子.帽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礼帽、便帽与风帽.礼帽也叫官帽,被称为"大帽".便帽,俗称"小帽",是各阶层人士日常居行所戴的帽子.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2):40-41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的700年间,北京城内外运输货物多靠骆驼.每年入秋,拉骆驼跑城儿的就开始多起来,运输山区的煤炭、石灰、木头或其他大宗货物.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北京档案》2007,(6):34-35
天桥位于北京城南部,前门以南,永定门以北.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产业",是当今很红火的产业.北京的旅游业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起来了.老北京旅游业的创办人是谁?都有哪些项目?规模怎样?发展状态如何?  相似文献   

19.
典当是以物易钱的行业,又称当铺。在我国南方城市中称当铺为质铺。鲁迅小说《呐喊》中,少年主人公自述: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