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面谈谈教学相遇问题的体会。一、揭示相遇问题的特点,扫除解题障碍。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课外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A点80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B点600千米处。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看了题目后,有的学生拿出笔来,写写算算;有的学生想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时间学生讨论起来,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两车的速度,若给个时间也许能求出来。”其他学生跟着附和起来。我说:“画个线段图试试!线段图是解题的好帮手,也许能求出来。”不一会儿,学生将线段图画好了,可是算来算去,还是求不出结果。有的学生开始东张西望;有的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3.
一、准备性练习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两个物体的速度和.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显然,这是单一物体运动中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发展.在教学“相遇问题”之前,应进行行程问题中三量关系的基本训练,为学习“相遇问题”作好铺垫.1.学校长方形操场的长是60米,宽40米.小明  相似文献   

4.
指导思想六年制第八册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它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发展和延伸。设计是在复习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词义及其联系,再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组织讨论、抽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基本结构、解  相似文献   

5.
6.
相遇问题是匀速运动中的一种,也叫做行程问题,题里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运动带有方向性,从而使数量关系变复杂了,产生了不同的计算问题,根据数量有已知和未知的不同,又分为求路程、求相遇时间和求速度3种情况。“求路程”这节内容是求相遇时间、求速度的基础,也是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基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求路程的行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能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求相遇时间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张英霞 《河北教育》2002,(11):41-41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现结合《三角形的高》一课,谈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如何体现出层次性,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1.基础性练习原则:既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巩固新知,又要有所创新。根据以往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编制了以下的练习:根据要求,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高。第一组:第二组:第一组练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轻而易举地独立完成。第二组练习,学生很容易出现模糊的认识,导致…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页例3。 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程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教材从达部分开始,将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本节课以“相遇求路程”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1.两个平抛运动例1 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甲比乙高出h,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A)同时抛出,且v1v2. (D)甲早抛出,且v1相似文献   

10.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首先是一个问题,它包含有问题的四个要素,即问题的当前状态、目标状态、解题规则和应答域;其次,微观经济学练习题是一种知识性问题,它的四个构成要素都具有确定性;练习题的难度可以通过目标状态、当前状态,解题规则和应答域的设定和隐藏得到增减.  相似文献   

11.
12.
设计说明:本练习设计采用多层次、题组型,注重“点”与“面”的联系,使学生弄清“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规律,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课件第一个特点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 :“好的开始 ,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一开始 ,我设计了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出 ,并在途中相遇 ,同时由远至近、由小至大地出示本课的课题 ,再加上声音的配合 ,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由于本课是学习应用题 ,而不少学生对应用题有畏难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 ,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 ,学生一看 ,紧张的心情顿时放轻松下来 ,因为这是他们每天生活中的情景。图中的学校是我们美丽的七小 ,旁边是我们的家 :凤凰花园、碧涛花园 ;还有两个学生正背着…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发散思维,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脾益。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所接触的练习大多是给定条件和指定问题的练习。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很有必要。一、设计一题多变多解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思维,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例如,一题多解问题:有一堆无缝钢管,如图所示,一共有多少根?这是一个数列求和的问题。小学生不可能直接利用数列求和公式去解答,应让学生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找出每层钢管间的数量关系,又找出其内在联系。即上一层比下一层少一根钢管,最上一层有4根钢管,这…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教学环节和功能等因素,有目的、分层次、适当地设计一些练习题,不仅有利于突破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设计前置诊断练习题,发挥其诊断迁移功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诊断性的预备检测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认知基础的顺向迁移。在接新课前设计练习题并安排练习,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培…  相似文献   

16.
一、自然地理类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日全食,这是21世纪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阳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全食时间最长可达6分39秒。我国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和上海等地可观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7月22日武汉日全食情况:初亏8时14分53  相似文献   

17.
王金莲 《甘肃教育》2009,(19):63-63
突出重点 SEFC教材Unit1(Book1)中的练习主要是把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或把间接引语变为直接引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学完这一语法项目后,不能准确地把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或把间接引语变为直接引语,尤其在人称变化、时态变化等方面存在着问题。根据这一现象,笔者以改错或单选形式重新设计语法练习题,突出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重点:连接代(副)词、语序、主句和从句时态一致等。例如:  相似文献   

18.
1 .据《史记》载 ,一位诸侯国君“苦身焦思 ,置胆于座 ,座卧即仰胆 ,饮食亦偿胆也”。该诸侯国位于今天A .长江中游   B .珠江三角洲C .长江三角洲  D .钱塘江三角洲2 .战国时期 ,我国的冶铁中心主要集中在今A .山东     B .陕西、山西C .河南、河北D .四川3 .晋楚争霸时 ,南方楚国的势力最北达到A .黄河流域  B .汉江流域C .淮河流域  D .渭水流域4.秦在统一过程中最后灭掉的诸侯国的都城在今天的A .山东 B .江苏 C .河北 D .河南5 .秦朝有效管辖今天香港、澳门的地方郡县是A .桂林 B .南海 C .广州 D .象郡6.…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教师对练习题不加以筛选,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求教师精选练习题,提高数学训练的实效性。一、练习题设计应有针对性1设计的练习题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练习题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应是大纲的重点内容,难易适中,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层次,切忌偏离大纲,这是提高训练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条件。2.设计的习题应符合学生实际。在设计练习题时,应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着重围绕重点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易错点及易混…  相似文献   

20.
部编第八册教材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因为:1.学生对一些术语比较生疏。2.学生对“速度和”的概念较难理解。3.此类题的发展变化形式较多。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例1和例2上。通过例1的教学弄清一些术语的实际含义,建立“速度和”的概念。接着运用“速度和”的概念突破例2的教学难点,并进行适当的引伸、变化,这样例4的教学就迎刃而解了。例1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1.复习速度、路程和时间三量之间的关系。(口答) (1)张华每分钟走65米。从家到学校走了4分钟,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