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掌握了外语并不等于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添加文化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全球化进行越来越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上需要更多专业性的外语交际人才,学校教育中的外语教学进行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并且在当前的新教育形势下,对外语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满足对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在外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靳富贵 《考试周刊》2011,(52):132-133
如何把口头操练变成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清晰的思想、从听到说、熟悉口语特点、创设语言环境、循序渐进培养说的能力等方面谈谈"说的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学习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假如追求成功的努力屡遭失败,学习动机就会很难维持。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以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育心理学有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一门课程。无论教师如何强调其重要性,学生都不会引起重视,只有当他们觉得所学课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相似文献   

6.
1982—1983年间,我国正式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便不胫而走。那么,在饿语教学中,如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采取何种方式,效果如何呢?本文想就此问题谈谈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运用非智力因素教学的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不妥之处望同行专家们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7.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文教资料》2006,(7):132-13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9.
从当今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 ,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大密度、高效率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可为可不为的 ,不为  阅读教学要达到高密度、高效率的目标 ,重要的是减少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环节 ,避免无效信息传递 ,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有效时间 ,以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合作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做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气质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健 《高教论坛》2002,(5):101-103
本文论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在外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外语教学提倡交际原则,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得体交际的关键.因此,应把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外语教学之中并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内容、基本原则和进行文化教学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传授对象语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使他们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交往中少犯语言错误,尤其是少犯文化错误,从而能够实现顺利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千万不能将语文视为一门纯粹工具性的学科,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语言表达中训练创新能力展现人文精神;二是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人文精神;三是借助作文教学展现人文精神;四是语文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是指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研究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必须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也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因素本身,而应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文化教学应当包含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容易引起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和非语言交际的失误,从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对传统教学法反思的基础上 ,描述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中的教学要素。介绍了在公共外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不仅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师在外语授课中仍采用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外语教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外语教学时,应注重相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