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我国R&D/GDP偏低的模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现阶段R&D/GDP偏低的现实,探讨一种R&D/GDP投入绩效的解析模型.考虑到R&D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R&D学习效应,R&D投入过程即是“R&D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知识增加,进而促进生产产出,R&D投入对生产的贡献是一种知识贡献.在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下,给出了R&D/GDP的解析模型.依据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对应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较低的“R&D学习”效率(对应于知识生产效率)是我国当前R&D/GDP偏低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R&D网络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崇峰  周青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141-143
R&D网络组织是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和知识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R&D的重要组织模式。本文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来揭示这种组织形成的基本机理,并探讨了R&D网络形成的基本流程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R&D组织知识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及其标准问题。基于知识管理的认知模式和社会模式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观和过程管理观,指出过程管理观更适合于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最后,讨论了在R&D组织中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应重点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重组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R&D人员配置的内在机理,剖析了全球化R&D人员配置网络的内涵与基本演进趋势。最后,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以融入全球化R&D人员配置网络,通过全球化R&D人员的流动与重组,获取组织间的技能、经验、技巧与诀窍等隐性知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全球化R&D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R&D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跨国公司的R&D组织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R&D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的R&D组织结构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打算对当前流行的5种R&D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跨国公司R&D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因素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化R&D组织的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R&D饥构的组织结构演进是R&D投资战略演进的结果。R&D饥构通过组织结构自身调整,与R&D人员的特征和需求更匹配,进而优化了R&D人员创新的激励系统,改善了创新激励的方向、内容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张恒 《情报探索》2011,(10):1-4
构建了R&D企业联盟中知识共享与创新机制的Dual—SECI模型,通过对模型中知识共享的分析,从R&D联盟团队专家的角度,借鉴系统论思想阐述了影响R&D企业联盟知识共享的三大系统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R&D知识存量的经济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科学学研究》2007,25(3):461-466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R&D知识存量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8个不同区域1984—2003年R&D知识存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46-47
R&D国际化随着其地理上扩散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增多.对公司组织结构以及采用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疑问,许多公司都意识到它们需要同时取得全球效率、应对地区差异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为R&D国际化构建合适的组织模式,也成为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R&D团队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的核心,高效的R&D团队,必然会带来企业R&D活动的高效,选取有效的指标和流程对其测评是关键环节。由于R&D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项目的特点,R&D人员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这就对绩效测评体系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自身的缺陷,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在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拓展模型。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R&D团队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文章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关于R&D团队治理机制的研究综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机制、冲突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产权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R&D团队治理机制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R&D知识共享是培养软件企业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在分析阻碍R&D知识共享的成因基础上,从R&D人力资本投资战略、R&D薪酬激励体系设计、R&D绩效考核、员工选聘与培训、知识共享型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促进R&D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总体策略安排,并提出了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R&D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统计数据在科技发展和科技决策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同时也为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支持作用。R&D活动对国家整个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R&D活动呢?R&D是英文ResearchAndDevel-opment(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缩写,R&D活动是指为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知识去创新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该通过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消除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能源技术的R&D储存非常重要。相比能源技术发达国家,中国能源技术的R&D储存十分落后,但是同时面临知识扩散和R&D外溢的机遇.应该正确选择战略方向、集中资金和人才开展R&D,积极改善和利用国外R&D储存。战略方向包括节能技术、能源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新能源。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R&D合作中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考虑知识的共享比例和非正常溢出率、知识保护成本、知识窃取成功率以及社会惩罚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D合作组织间知识窃取和保护的博弈模型,分析其均衡实现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R&D合作组织的知识保护和知识窃取具有内在联动机制,企业的知识保护概率受知识保护成本、非正常知识溢出比率和对方知识窃取成功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伙伴的知识窃取概率取决于非正常知识溢出收益、社会惩罚和知识窃取成功率。针对上述结论,以一个数值算例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群  白玲 《中国软科学》2007,28(1):101-106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东道国为视角,对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知识创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作用并不显著,但它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流动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并且带动了国内企业的R&D投资,从而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税收激励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激励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R&D投资:一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资本的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R&D资金来源;二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三是提高了R&D人才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投资R&D人力资本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了R&D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8.
日本、韩国激励合作R&D的政策绩效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韩国两国在促进企业之间加强R&D合作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并分析了他们的绩效差异,以及对我国制定技术政策的启示。本文重点分析了韩日两国政府资助下的R&D联合体(R&D Consortia)的不同绩效,相比较而言,韩国的R&D联合体没有达到日本R&D联合体的绩效,原因在于韩国产业技术政策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及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发展,R&D国际化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围绕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内涵、R&D国际化的动因、R&D国际化的影响、R&D国际化的演进模式、R&D国际化的实证研究等问题国内外理论界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研究,并且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建立R&D战略联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中小企业选择R&D战略联盟的契约式组织形式应该是参与大型企业外包合作,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借助技术联合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并且分析了中小企业应从合作目的、伙伴实力、伙伴文化以及合作经验四个方面选择R&D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为R&D战略联盟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