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沂蒙精神自提出至今三十年来,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作为主阵地,《临沂大学学报》在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研究队伍和自己鲜明的特色。通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临沂大学学报》三十年来沂蒙精神理论研究的发文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对其有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还可以为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丰富沂蒙精神思想内涵,揭示沂蒙精神的重大意义、历史作用、核心特质和实践要求,提供重要的实践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范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3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3.
4.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院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3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5.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院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3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6.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院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3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7.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范学院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4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辽宁师院学报》,于1978年创刊。1983年随着学校更名而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9.
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10个社科经济类专题,《新华》、《高等学校科学术》、《中国社会科学》等11种报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卡14种,共计135条检索途径检索。我刊2005年共被上述检索途径转载章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列第82位。  相似文献   

10.
学报与学风     
我念大学的时候,对于咱们的学报本来是没有什么印象的,觉得那是只跟教授、名家打交道的大牌杂志,与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能有什么关系呢?文革的前一年,大学毕业了,我被分配到边远地区的很闭塞的一个山区中学教书.期间也时常下地种田,上山砍柴,什么活儿都尝试干过,只是书没怎么再读.文革后期,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很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上山砍柴休息的时候,摸出来躺在山坡上看,暖融融的太阳照得人直发懒,读着读着,竟然睡了过去,恍惚间自己拿着这本学报,回到母校,走进了一座豪华得不得了的大高楼,坐在软得不得了的真皮沙发上说着话儿,还在学校附近的太平湖边上的一个小饭馆美美地吃了一顿.啊,真是惬意得很!等到好梦醒来时,太阳有点偏西,该是担柴回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校内教师90岁的人,只有三位了,互相回忆自己曾经承教的先师,几乎俱已仙去,即数起同辈的朋友,亦已寥若晨星.现在先就不可磨灭的印象中不可磨灭的先师说起.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0月底,粉碎"四人帮"刚过半个月,我由教育系被调到学报编辑部做编辑.当时说,学报工作需要,好像系里也不好安排我的工作,我自己也想换换地方.有人说,我到编辑部做编辑是"三满意".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1993年10月底,我又被调回到教育系做教师.当时说,是因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需要,我更多地感觉是"叶落归根"了.就这样,我在学报做编辑整整17年.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点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重点学科.这个学科点在20世纪50年代由黄药眠先生肇创,他敢于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新问题,给出新的理论解答,留下许多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的思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科点在童庆炳教授的率领下,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攻关,童庆炳、程正民、李壮鹰、王一川和李春青教授都形成自己独创的学术观点.他们以生命的投入的态度和精神,努力把中国文艺学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经过50年的发展,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在50年的学科建设中,它造就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不断开拓新领域,从认识论转向价值论和人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始终强调跨学科研究,不断扩展理论视界,丰富研究内容,开辟领域哲学.新世纪里,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价值与文化理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三个研究方向上拓展和深化,全面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到2015年前后,使本学科成为世界知名的、国内一流的、有特色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相似文献   

15.
回眸三十年     
2008年1月30日,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30周年暨推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会议由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广播电视大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高规格会议。它向人们发出一种信号:国家对现代远程教育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过去30年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从1978—1985年的“美学热“;1986—1989年的学院化倾向和对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1990—1995年美学被冷落以及这时出现的西方后学与新保守主义的合流;1996—2000年美学的复苏,以及对先锋派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关注,艺术走出自律思想的兴起;2001年以后的新世纪,主要是探讨在新的国际语境中发展中国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汉语修辞学》出版三十年.《汉语修辞学》的写作、修改、修订的过程,是我摸着石子过河的过程.《汉语修辞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继承和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工作记忆如何加工记忆客体的序列信息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试图从人类认知和行为研究中寻找证据。就前人认为工作记忆中的客体及其序列信息是独立存储的实验证据进行讨论,进一步阐述工作记忆如何加工序列信息提出的多种理论模型,并就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文化的合法化是流行文化被认同的过程,在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30年里,流行文化完成了其合法化。流行文化合法化的过程也是多种矛盾冲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文化领域日益走向世俗化,人们的文化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国开始步入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文革”之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深感责任之重,写出了“左”禁锢对是非的颠倒、对童心的戳伤。上世纪80年代,民族儿童文学转向儿童多样的审美心理需要,更重视新时代少儿形象的个性刻画。上世纪90年代,作家们从新社会形态来观察和感觉民族生活的变迁,使民族儿童文学表现范围明显扩大。本世纪,面对全球化,民族儿童文学作家却以冷静的目光审视社会前进,作品呈现出对民族精神文化的探求。现代性其实就洇透于民族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