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中国速记学会出的一本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他4篇论文,他成了这本集子入编篇数最多的作者。1990年9月,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速记学术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的500多名代表中,军队代表只有3名。1992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速记学会在四川重庆举办的“青年杯”全国速记大赛,并获得了第二名。年底,他被中国速记学会吸收为会员。1993年9月,他应邀参加了在中央党校召开的中国文献信息速记学会成立大会,是与会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并受到了伍修权、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今年9月,他在北京参加了“纪…  相似文献   

2.
刘永森读高中的时候,看到同学手中有一本关于速记的书,出于对书中速记符号的新奇,他依葫芦画瓢地模仿起来,他感觉用这些符号记录老师的讲义很方便。后来上了函授速记学校,再后来又拜了黑龙江颇有名气的一位老先生为师。这中间,他参加了全国速记界的比赛并取得了名次。但那时的他也仅仅把这作为一项独特的爱好,甚至还为自己除速记以外什么也不会而感到慌张。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第一个速记《为人民服务》的人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机关的沟口操场上为张思德同志举行了追悼大会。毛主席神情庄重,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会场献上了花园,挽带上是他的亲笔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整个会场沉浸在凝重的气氛里,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开始了他的演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当时,演讲的内容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同志作了符号速记,之后又与其他聆听演讲的文秘人员参与了文稿的整理工作,整理成文后交主席审阅。不久即以《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记者,记者,就是要把所见所闻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发表出去。“记”当然是起码的技能。记嘛,似乎会写字,把事情随手记下来就是了,没有什么大讲究头。可是,同一些老记者交谈,怎么记,其实还是大有学问的,这里面既包含着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包含着对所要报道事实认真严肃的态度,以及刻苦勤奋的精神,而这一切,并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和能快速记下来,就能容纳得了的。有这样一件事。那还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湖南省军区部队里出现了一个学毛著和学文化的先进战士,名叫龙老化。他是苗族人,不但不会写汉字,连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记者摇篮》2005,(7):64-64
踏入沈阳市第一六六中学清新的校园,一个朴实、刚毅的青年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一六六中学校长张学春。十二年前,张学春大学毕业后如愿踏上了他希翼和向往的三尺讲台.播洒青春和汗水.尽施生命与才华,开始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犁耕。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厚的学识.广博的知识底蕴,精深的教育理论.既使他成功也让他脱颖而出.2003年7月经过竞聘,他承担了沈阳市城区部分初中综合改革的重任,来到沈阳市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之一的一六六中学,  相似文献   

6.
前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丁贵堂是建国后的第一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署长孔原)。他是辽宁海城人,有名的海关专家,1962年在北京病逝。丁贵堂早年留学英国,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总税务司。1937年12月上海和南京相继陷敌,他因海关在上海外滩,没有随政府西迁重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他身陷孤岛,闭门谢客,日寇一再要他出山,他坚决拒绝,称病不出,保持了民族气节。一、缪秋杰给丁贵堂的信丁贵堂是1943年春从上海脱险的,帮助他脱险的是年方27岁的在盐务总局工作的朱德君。她的父亲是国内有名…  相似文献   

7.
王澄 《陕西档案》2003,(4):36-37
贺龙(1896——1969)元帅在我心目中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我十分敬仰和崇敬他。他戎马终生,弛骋疆场,为党、为国的英勇业迹经常在我脑海涌现。1955年12月14日,贺龙由西南路过西安,在人民大厦礼堂给陕西省、西安市党政军领导干部作讲话,我给作了速记记录。贺龙元帅讲话不带底稿,气壮声粗,但却讲得切近实际,入情入理。他讲话口直心爽。直来直去,出口明意,使听讲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进行采访的时候,一般都做记录,有文字记录(包括速记符号等)、录音记录和摄像记录等。但是许多从事多年新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7,(12):29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大会上演讲。他的演讲尖锐,幽默,锋芒毕露,妙趣横生。女速记员时而在速记簿上写着:“笑声”、“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忽然有人喊道:“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相似文献   

10.
30多斤的摄相机、背包机压在他的肩上,大汗淋漓的他却依然谈笑风生,那双四处搜寻新闻线索的眼睛似乎永远都不知疲惫,他就是青岛警备区战士报道员姜永军。1992年7月,他在长山岛拍摄的专题片“九个老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被中央电视台和军区分别评为一等奖,突出的成绩背后,付出的是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1993年,从中央电视台军区记者站学习一年期满后,他就扛着摄相机正式开始了他一直探索追求的新闻报道工作。他虽在摄编技术上功夫过硬,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设备不全,只能进行拍摄而不能进行编辑,为了克服困难,他带…  相似文献   

11.
曾三傅     
5、速记、参谋班开学7月的一天,盛夏的骄阳洒在大地上,虽然只是上午九点钟,但人们已经感到很闷热了。这时,曾三穿着白色衬衣,灰布裤子,衣服得体,显得很精神。他正陪着杨尚昆慢步向着军委作战部驻地走去。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这天是中央秘书处速记班和军委作战部参谋班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会场就设在作战部的会议室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新闻”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所在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会怎样?河南省洛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庆亮用实践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从军用余年的刘主任,直接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工作有17个年头。他1963年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五年后,就是这位苦学秀才,凭着一腔热情,刻苦自学,当上了河南省军区的新闻干事。两年后,他又被调到原武汉军区《战斗报》社担任编辑工作。1985年,他由《战斗报》社调到军分区做领导工作。新闻报道工作培养和锻炼了他,他以办报肘的极端负责精神,扎扎实实抓好报道工作。特别是近两年,该军分区先后在《…  相似文献   

13.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14.
说起赵军,也许有人会不相信,两年前,他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武器库军械员。两年后,他竟在中央电台、《中国民兵》等新闻媒介上刊发四百多篇稿件。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行着一个艰辛坎坷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隆冬、依兰县人武部领导正在为通讯报道连续七年处于落后状态大伤脑筋,这时军械员赵军主动找到部领导,请求把这个担子交给他。“搞军械的,也能搞通讯报道?”领导们都摇着头功地还是于他的老本行吧。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部领导只好答应了。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又重新开始做起了学生。上任的头一个月他就到处托人在省城和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大潮,推动着中国改革的宣传报道,也给那些追逐改革步伐的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日益变得成熟起来。新华社辽宁分社主任记者周保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3年,重工业城市沈阳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周保华恰在此时被调到新华社辽宁分社沈阳记者站当副站长。这位对改革满腔热情的年轻记者,与沈阳的改革不期而遇,从此,他与改革同呼吸、共命运,竭尽全力为改革鼓与呼。同时,改革的宣传报道,也使他进入了自己新闻生涯中的辉煌时期。1986年他离开沈阳记者站时,当时的沈阳市委书记李长春对他说:“沈阳改革的成就,有我们做工作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田供不愿谈及过去的“辉煌”。他说他没啥可写的。当我翻阅了他书柜里那厚厚几本新闻和文学作品剪贴后,执拗要写他。我使出各种采访“战术”,才构成了这个篇什。入伍后,田洪有幸与“爬格子”结缘,用笔汇歌军营火热的生活。经过数年艰苦耕耘,目前他已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和散文、报告文学等800多篇,计80余万字。是聪颖和吃苦耐劳铸成了他的成功。1985年春节前一天,田洪由兰州军区某师司令部管理科书记调任该师新闻干事。刚上任,正值该师“祁连战士演播台”除夕夜开播,他接受f采访任务。一星期后,他采写的(军中荧屏添异彩…  相似文献   

17.
“他压根就吃不了新闻这碗饭!”几年前,一些人这样嘲笑串进科。‘’当兵5年发表新闻300多篇,获奖证和一大深。那才是块干报道的料!”几年后,那些人又这样夸奖他。如今中进科已入了党、提了干、胸前挂了两枚三等军功章Q1989年春,中进村投身到位于古都洛阳的一座绿色军营,成为这里的一名工程兵。在波涛急流的黄河上,他领略了河水的怒吼;在炊事班的锅台旁,他受到几番烟与火的洗礼;在援建施工工地上,他饱尝了几多炎日下汗流使背的滋味。这年,团里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当了一年新兵的地,被借调到团报道组。开始,他给新闻干事抄稿子…  相似文献   

18.
马的劲是什么?是骁勇,是拼搏!张家口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刘邦举就有着这样一股子劲。1972年,刚满19岁的刘邦举,一入伍在河北省蔚县人武部当打字员,他常常为新闻干事打印稿件,看着身边的一桩桩新鲜事,经他打印后在报纸上变成错字,他心里很激动,同时偷生一种意念:我也要用按动键盘的手把身边的新鲜事儿写出来上上报。1977年他当了政工科干事后,更坚定了写作决心。一年下来,手稿整整码了一人高。他相信几分开水便有几分收获。终于有一天,他的第一篇报道《三凰引凤过深山》在地区报纸发表。第一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不懈地追求。19…  相似文献   

19.
他没曾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离开军营20年后,又被授予上校军衔──河南省中牟县人武部政委穆瑞卿闪着明亮的双眼,激动地说:“能有今天,俺这是沾了新闻报道的光!”1969年12月,穆瑞卿凭着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专长,一进军营就被选进文艺队。在文艺队里,他见啥学哈,学啥会啥,而最使他感兴趣的是跟文化干事一起,下连队了解好人好事,回机关整理材料编写剧本。这使他养成了抄抄写写的好习惯。当了两年文艺兵后,他下到工兵连当文书,白天坚持到施工现场边干活边了解情况,晚上铺开稿纸开夜车,天亮后把写好的稿件投向报社,再将…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说,他是一支“笔杆子”。18年来,他的工作虽在不时地变化,但他执著勤奋地笔耕没有改变,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在于他执著笔耕的志向。1976年,他入伍来到部队后,尽管任务重,条件差,却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丢报道这一行。入伍第一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写了反映连队生活的稿件100多篇,年底只见了一篇。第二年,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他白天参加施工,晚上坚持在煤油灯下写稿到深夜。这年,他写的稿件在《前卫报》见了7篇。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后来调到连部当了文书。营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