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说阴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但是,自从出现人类社会以来,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意识现象。如果不正确地解决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起源、内容和作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究竟怎样等问题,也还是不能彻底解决世界的物质性问题的。因此,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之后,必须进一步讲一讲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意识现象的唯一科学的看法,这样,才能把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讲透彻。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科教材第三版的第一、二章讲的是物质论、意识论。它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和世界观部分。其核心是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二章是20世纪哲学发展中争论最多的部分。结合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讲好这二章,对于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基础作用。一、物质论、意识论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立足于对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本质的唯物主义解释的基础之上。因此,物质论与意识论是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的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科本)第二章,由原来的“物质与意识”变动为现在的“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做了比较大的调整。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调整?如何讲授这一章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讲好第二章的意义 讲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讲授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章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根本性问题,着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论等基本观点。其中物质观和实践观具有一般世界观的地位和作用,它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切自然科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在化学科学中的表现尤为丰富、生动。虽然初中生还未接触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在教学中恰当而有成效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培养学生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1.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物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用以表述他的新世界观。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分歧。例如有的人认为《提纲》是批判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从而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而非物质一元论,将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起来。南斯拉夫米兰·坎格尔加说:“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看法,是没有得到彻底克服的教条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残余,是过时世界观的最后残余,……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在于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一元论而不是物质的统一论。”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是不能苟同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过去主要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要能成立,需要三个必要的逻辑前提: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认为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通过批判这种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三,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时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本文通过历史考察,表明这三个逻辑前提都不能成立,因而表明,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是不深刻的,没有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钟其昌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6):16-19,29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一些同志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们认为:目前我国传统教科书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物质本体论”,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本体论哲学”,而且是“纯本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统一于“抽象的共性”,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片面的统一性”;而“实践本体论”主张“实践本体是存在的本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这种“新的世界统一观”,“不仅包含含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并且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因此“既超越了唯心主义,而且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对于物质和精神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根本的差异,恩格斯的话是否也适用呢?我以为也是适用的。物质和精神之间也有一个中介,那就是意识。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和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正统的、似乎是从唯物主义本性中直接引出来的、因而虽然未加论证却又得到普遍承认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意识不能直接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化。于光远同志很形象地表述了这个观点:“哪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所揭示的意识的对象问题是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核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把意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而旧唯物主义理解为既成的自然存在物,这些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接近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然而,由于有些代表人物反对区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以致不能坚持唯物主义,不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实践唯物主义,最终并未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教师们:现在我们来谈谈主观能动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来解决哲学根本问题的,同时又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能起改变世界的作用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因为马克思认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且唯物主义地发挥了能动作用,这就完全克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可是,一九七八年初夏,在武汉举行的一次全国部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评审会上,对哲学的这一定义却发生了分歧,引起了争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问题末解决:一是,为什么把哲学叫做世界观的学问?这个定义是怎样来的?二是,毛泽东同志提的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774页)与上述定义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也是哲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把哲学称为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一八五九年,恩格斯谈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时候,就把“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唯物主义原理,称之为“新的世界观”,并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党性原则理论是列宁根据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六章中,批判马赫主义宣称的所谓“超党性”、“无党性”哲学时,提出和论述的.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列宁在恩格斯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制定了哲学党性的概念及完整的哲学党性理论.他指出:“在我们涉及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称呼,经过几年的讨论,原理界基本上同意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但还存在着两种对立观点:一些同志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根本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些同志认为,实践唯物主义仅仅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同一内容的不同称呼而已,辩证唯物主义比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更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哪种命名更好?至今未获解决,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这一角度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有两千年历史了,实践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其高级形态;在这个规定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命名为“实践唯物主义”,而绝不能称作“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还得从方法论谈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惟的关系问题。从物质中引伸出意识,而不是从意识中引伸出物质,或者把二者等量齐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乃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属性,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感觉只是与有机物质联系着,在不具有感觉特性的无机物质中,只能假定有着与感觉相以的特性,即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有感觉的物质是由无感觉的、即无机的自然中产生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人脑  相似文献   

16.
“法轮功”邪教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李洪志宣扬的一种最粗俗最露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拒绝邪教,要从世界观上打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今天同“法轮功”邪教作斗争的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一、“法轮大法”是最粗俗的唯心主义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特征是,把意识说成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万物都是由意识产生的,是由意识决定的。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属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列宁物质定义的内涵是融客观性和可知性于一体的,它以范畴的形式凝结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因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石的地位。而列宁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的观点则是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唯心主义的错误说的,指的是只具有客观性的物理学的物质;而不是同时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这两个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尽管它是整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但不能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来使用。只有坚持列宁的物质定义,许多理论问题才能得到阐明,否则,必然导致混乱和失误。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则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这一特殊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绪论 一、绪论部分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的观点是世界观,人们用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就是方法论。 4、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物质所派生的哲学观点就属于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