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言四起时,贾平凹曾突然"消失",他后来对记者称自己当年好比是"休了一个产假",此产假专为《废都》而休。1993年9月初,贾平凹"不辞而别"悄然隐身,一时有关贾平凹"失踪"的小道消息漫天飞。  相似文献   

2.
按照顾雏军的初步计划,如果"翻案"未成,他将到美国陪儿子读书,"可能就去当个教授养家糊口吧"顾雏军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当年的格林科尔系在2007年之后或被拍卖或者破产,顾雏军没有了能让他长袖善舞的平台。"你以为我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这位格林柯尔、科龙电器的前老板反问,"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我要赌一次"。顾雏军要赌的是,推翻三年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他的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3.
一位上海人以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他从"肉包铁"到"铁包肉"、从三小时通勤到一小时通勤的故事。实现这个转变,上海用了30年时间2012年10月,厉明从父母家出发,坐地铁到他当年任教的学校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1985年他大学毕业,刚被分配去那里的时候,这条路要走至少三个小时。肉搏长征路当年厉明走这条路,第一段是骑自行车,而且是驮着母亲出门。因为距离太远,厉明根本做不到每天回家,一半的时间是住在集体宿舍里。所以,母亲要负责把车骑回家。到了鞍山路220路车站,一般都  相似文献   

4.
正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5.
高名潞是当年"八九现代艺术大展"的筹委会总负责人,作为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在他看来,当年的大展有混乱也有喜悦,多年之后也逐渐被他人附加了许多不曾想到的"意义"。20年后的纪念,他更在意的是,介绍当年艺术家去寻求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蒋维祥 《传媒观察》2014,(12):63-64
正在6年前汶川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的"抗震小英雄"雷楚年,今年11月3日却因涉嫌诈骗罪,站在了被告席上。犹记得当年在联合集中报道这位"抗震小英雄"的文章中,雷楚年被描写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一向关心同学,有情有义,所以,在关键时候,他用行动显示出他的英雄本色。6年过去了,这个"讲情义"的少年诈骗的对象恰恰都是他周边的熟人甚至女友,这个当初被捧为"神"的英雄,以他的不义之举,让当初宣传他的媒体集体蒙羞。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了一个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片子,其中采访了一位水利界老专家.他表示,当年上三门峡是一个错误.他能这样说,当然是值得称道的.这位当年"看不出清水出库有什么坏处"的老先生主张先建大坝,之后"计划应在总目标下水位慢慢抬高中加以修改调整".现在他已成为中国"水利界泰斗",但这次却失去了前几年在"自述"中的那种诚实和悔意,把自己塑造成了当年反对上三门峡的人,将当年黄万里反对上三门峡水库的事全部隐去,说只有一个主张上低坝的温善章先生.历史真是开了一个像昆德拉的小说<玩笑>那样的"玩笑".  相似文献   

8.
忆靳以师     
最近收到一位和我一起在老《收获》①当过编辑的同志的来信.他说:"我们现在都到了靳以师辞世的年龄了.回想当年和他一起编刊物的日子,真有些感慨万端……"他信中那如丝如泪的感叹号和删节号,牵出了我对靳以师深切的怀念.靳以师的好友巴金先生说过,"靳以是一位勤勤恳恳的作家,又是认真负责的编辑,还是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他在这三方面都做了巨大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②  相似文献   

9.
北京入秋,气温直转而下,一呼一吸都 是冰凉的。下午四五点钟就天色昏沉,看什 么都有一点儿吃力。正准备文艺腔地感伤 一把,拐进一条小胡同,一炉新炒好的板栗 正哗一声倒进箩里,正是老舍当年笔下, "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 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 的。"《四世同堂》是他在重庆写的,战乱里, 栗子那泼得一街的香是他的乡愁吧?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为了圣贤文化之传播,曾与他的编辑同事们开过不少编辑"会议",这是很有价值的古代编辑史料,尚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朱熹当年召集编辑会议是客观事实有人会问:朱熹当年真的开过编辑会议吗?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中国"是梁启超在他的著名政论《少年中国说》中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修辞。这个生动的意象有利于提振中国人对于国家前途的信心,因此广为流传。本文通过对梁启超当年所接受的西方思想资源的考察,认为"少年中国"这一创造性修辞的学理背景是当时他所接受的一种西方国家理论——国家有机体论,并由此探讨创造性语汇产生、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少年中国"是梁启超在他的著名政论《少年中国说》中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修辞。这个生动的意象有利于提振中国人对于国家前途的信心,因此广为流传。本文通过对梁启超当年所接受的西方思想资源的考察,认为"少年中国"这一创造性修辞的学理背景是当时他所接受的一种西方国家理论——国家有机体论,并由此探讨创造性语汇产生、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年冬天,来到南京,在友人带领下,我找到东南大学附中的旧址。我想寻访巴金和胡风当年中学生时代的陈迹残影。巴金1923至1925年在此就读,而胡风比他高一班,还是五卅运动期间活跃的学生领袖。巴金回忆说他曾听过胡风的演讲,他的长篇小说《死去的太阳》中的一位学生领袖身上就有胡风的影子。走到校门口,才知道这里早已是南京师范学院附小的校园。校园里基本都是新建筑,当年模样很  相似文献   

14.
《报林求索》2012,(3):80-81
<正>陈东升是"92派"概念的发明者。过去20年,陈东升和他的泰康帝国一路高歌猛进。他还有着更大的梦想,成为像索斯比那样的拍卖界大佬。当年和他差不多同时下海的人,有的现在在家里悔叹当初不该走下海这一步,有的人仍然在原地徘徊,没有大的腾飞。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无疑是那一拨  相似文献   

15.
正01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黑店,卖教学参考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相似文献   

16.
四五十年前念小学的孩子好像都接触过一本"课外读物",书名叫《爱的教育》,也许当年乡下的小孩除了课本之外,可以读到的书不多,所以直到现在印象依然深刻。书里的主角是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他的家庭和学校生活,描绘他周遭的师长和朋友,以及平常日子里他所遇到的种种事件,和身边的人对这些事件的反应所带给他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大凡开会,总有人念稿子.当年可不是这样的.不信,你读一读《毛泽东选集》,那里面所收的讲话稿,能让你一下子感受到会场的气氛.这是不用稿子讲话留下的痕迹. 我见过毛泽东演讲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在延安窑洞外面,小凳子上放着茶缸,毛泽东扳着手指头,正在一二三四地侃侃而谈.其实,老一辈革命家讲话都不兴念稿子.就说陈毅元帅吧,那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凡是听过他报告的人,对他的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豪爽的性格,都留有深刻的印象.据说有次他做报告,面前放着一张纸,人们都以为是发言稿,后来发现上面一个字也没有.陈老总的解释是:"我是怕有人说我不认真,才放上一张纸的.我自己说我想说的话,要啥子稿子嘛!"  相似文献   

18.
<正>1985年到1989年,笔者在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室供职。当时,编研室负责编辑一份档案文化刊物《档案与历史》,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本刊物的筹备、组稿、编辑工作。当年,为组织稿件,我们这些编辑都曾四处去寻访沪上的许多老先生与各方名家,征集有关档案以及历史故事。曾记得在大伏天里,我寻摸到长寿路长寿里去访问有"补白大王"之誉的老报人郑逸梅先生。在他的那间名为"纸帐铜瓶室"的朝北亭子间里,看到他与许多民国名人的来往信件和手札。可惜的是,虽然我与他老少两人也算谈得投机,郑逸老兴致所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礼物     
肖正德 《北京档案》2005,(12):35-35
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了他的"母校"(母亲曾就读的学校)--北京大学.演讲结束后,他收到了北京大学赠送的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连战母亲赵兰坤女士当年在这里就学时的照片和学籍档案复制件.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连战招呼夫人一起细细端详.这一刻,他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满眼泛着晶莹的泪光.这份特殊的礼物,让这位花甲老人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北京大学校委会主任闵维方在连战演讲前的致辞,为连战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母校"情结,作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王竞同志是东北图书馆界的一位老人,曾长期在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他参加过中央文化部于1957年在南京图书馆举办的"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这在当年可真是一件盛事,讲课的都是一代名家,有王重民、刘国钧、汪长炳、钱亚新和杜定友等.王竞同志专为此事写过一篇回忆文章,登在了《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2期上,还附有一张进修班的师生合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