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有性别之分,成语也有"性别",所以我们在运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否则,极易用错。如:①在街舞表演中,豆蔻年华的男生是最神采飞扬的。②我哥哥长得很漂亮,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③她是个风度翩翩、面如冠玉的女孩。④这对孪生姐妹从小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8岁那年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⑤兄弟俩失散多年,现在终于破镜重圆。【解析】例①中的  相似文献   

2.
鹿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诗句、成语都来自于它,如诗句“在水一方”、成语“信誓旦旦”“投桃报李”“如履薄冰”等等。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平常所用的成语有许多便来自他的诗句。 白兔赤乌 指时间。白兔:指月亮:赤乌:指太阳。《劝酒》:"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如《诗经》的《周南·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  相似文献   

5.
正岁月如歌。歌声历来是诗人和作家笔下描摹和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王昌龄有"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新"的诗句,作家朱自清的诗歌《歌声》开头是:"好嘹亮的歌声!黑暗的空地里,仿佛充满了光明。"在他们诗化的语言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他们对歌声美好的赞叹之情。我以为对这个作文命题来说,写谁的歌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写好与歌声有关的故事。我想,"最美的歌声"并不一定说(写)歌声是最好听的,而是指听歌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梦的起点在哪里?在孩提。孩提时有无梦想和有什么梦想,与他们的周围环境密切有关,这不仅指家庭和学校,还有更大一些的,那就是家乡。1月24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29中校长孙汉洲出版了新书《南京成语诗歌》,考证了"得意忘形"、"凤毛麟角"和"渐入佳境"等100个发生在南京的成语,还为每个成语创作出朗朗上口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我和阿河     
五岁那年,我们手牵着手唱着儿歌,身后是野花碧草,远处是白云蓝天。 阿河,我的青梅竹马,我的两小无猜。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文学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记叙文中巧妙地引用诗歌,不仅能使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四种。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写"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巧引陆游的诗句,既照应题目,又使人花交相辉映,同时表达了雷锋精神已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花结果、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主题。增添情趣。如《荔枝蜜》第三自然段描写荔枝时,文章引用苏东坡的诗句:、'仅吹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引诗句,可谓一石…  相似文献   

9.
<正>有哪个人能从小鸭的黄蹼里发现春?当读到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时,我惊叹了;当读到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春之怀古》中那句——春"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时,我几乎惊呆了。娇嫩而细腻的春,能写入小鸭的黄蹼,这到底是谁的杰作?这不仅仅是苏轼、张晓风的"生花妙笔",乃是自然的神笔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阶段关于成语理解和运用的测试中,出题者经常拿出"纵横捭阖"一词来考学生,然而,在报刊上,我们却常常看到误用的现象。如:(1)对史实,他信手拈来,讲解起来,更是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但如果仔细琢磨,却是句句精到,没有一句废话,还能紧扣教材,让学生有迹可循。(《人民教育》2012年第8期第38页)(2)本首诗歌情感变化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黄河奔流,  相似文献   

11.
昨天中午MIKE午休了,所以晚上精神很好。我们读了《易经》乾卦第一、《黄帝内经》第一节、《成语接龙》001—100。前面的两个内容都是指读,后面的成语是他带读的。后来的《孝经》第一到六章是在广场上玩着读完的。有趣的是,当读到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的时候,他正好攀到爬梯的最上端,于是体悟了"高而不危",他自己笑了,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于是接  相似文献   

12.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维《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的下句。二、成语,指春天的美景。三、李清照《武陵春》的最后一句。四、杨万里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日色忽开云又合,急收碎影一帘金"。五、日本平安时代女文学家。六、李商隐《咏云》中,"捧月三更断"的下句。七、词牌名。八、四字成语。九、成语,比喻办事教条,不知变通。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很多学生在论述的时候都引用了这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出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就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诗现在有,古代也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不是那些优美的诗歌和诗句,而是那些蕴含人生感悟与哲理的诗歌和诗句。君若不信,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句,不但给…  相似文献   

14.
题壁诗说略     
古人的书写、印刷条件都极其有限,墙壁、门扉、柱头是现成的书写材料,有创作欲、发表欲的诗人墨客自然就会在上边逞其诗才,古人的许多诗也便藉此得以流传下来。唐宋时期,一般的酒肆驿馆等处多备有干净墙壁以供留题,为保护墙壁与更换方便还有的挂出诗板,任人挥洒。诗题于壁是供人欣赏阅读的,而一旦读到朋友的诗歌,自然会引起亲切感与怀念情。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是挚友,两人都有多首读到对方题壁诗的诗歌流传下来。“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元稹《见乐天诗》)元和十年元稹在赴通州任司马途中读到白居易《赠长安妓阿软绝句》的题壁诗,喜悦之情藉诗句而溢于言表。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急切读到朋友题诗的心情毕见,亦可见元稹题壁诗的数量之多。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益的《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余暗尘字,读罢泪仍垂。”读到朋友的这首题壁诗已是在其辞世之后了,读诗思友,情何以堪。对于素昧平生的人,题壁诗提供了了解认识的机会,有的作者的人生便因此而有了巨大的改变。宋代诗人秦观久慕苏轼大名,但恨无缘一见。当他得知苏...  相似文献   

15.
倒着看世界     
呆——望之似木鸡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会用一些成语,语句虽短,可是这短短几个字却能充分表达我们的心意,极其传神。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我每每听到人说起某某成语是出自佛经,某某成语是来自《诗经》,都万分惊讶,实在没想到平日随口说的一些句子,竟然源于这样伟大的经典。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古代的文学史上,我国是个“诗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战国时代,“不学诗,无以言”,列国间交往,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外交辞令,以表示愿望和情意,而达到微妙的说服和劝告的效果。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一直延伸到后代,历代文人学士在状物、抒情、叙事、说理和辩论时,也喜欢引用诗句以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的诗句已逐步演变为成语了。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发展到唐诗,形成空前未有的高峰。到了宋词,后浪推前浪,又开拓波澜壮阔的新天地。如果说,唐诗和宋词象红花,那么,相比之下,在艺术成就上,唐词  相似文献   

17.
秦淮河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亲昵无间……曾经给年少轻狂的你我多少想象与悸动。当循着历史的青苔,来到南京中华门秦淮河边的古长干里,我们望得见历史深处的颤动。李白在南京留下了许多诗篇,然而以《长干行》最为柔约,仿佛轻轻一点便是满把泪  相似文献   

18.
<正>周啸天教授在《诗词赏析七讲》一书中将"识字"列为第一讲。这里所谓的"识字"指的是我们读诗时要明白诗词中各类语汇的来历,对其中积淀的某些特定意蕴要有所了解,不然会望文生义。在历次高考及模拟考试阅卷过程中,笔者与同行们于诗歌鉴赏题中读到了学生诸多"匪夷所思"的答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鸡鸣"的诗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诗经·郑风·风雨》)千百年来,围绕"雄鸡报晓"这一话题,历代诗人创作了立意各异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