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呢?本文通过常规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观察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研究,就研究对象陈海天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探究其心理世界,并对研究对象陈海天的矫治转化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看《宁夏卫视》"有奖竞猜"节目时,看到这样一道题:数一数,图1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结果,很多观众打去电话都没有猜对!后来,我又将这一题目让学生做,结果也难有几个学生数对.原因在哪里呢?由于图中有很多个三角形,且有重叠的,稍不留神,就会漏数或重复数,因此,无论  相似文献   

3.
沈婉琼 《文教资料》2005,(3):169-170
在数学教学中,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作业:“一根火柴长4分米”“小明体重35克”“爷爷今年8岁”……如此不可思议的结果,问问其他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唉.我们的学生这是怎么了?我们的数学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的数感比较薄弱。什么是数感呢?新课程标准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背景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但我们的智障孩子经常会闹这样的笑话:"你今年几岁了?""我六岁.""你妈妈呢?""我妈妈七岁.""爸爸呢?""爸爸八岁."我们常犯嘀咕:怎么智障孩子一点数感都没有呢? "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建立数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认识数字,但不会数;有的孩子在数数时,也只是一种无意识的"顺口溜"模仿行为.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采用机械地让学生反复数数的手段,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对智障儿童而言,要培养数感,不仅要靠教师讲解,而且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下面以《10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运算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的。一、让学生"估"出数感课始,课件出示情境图(如图1),并提出问题: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  相似文献   

6.
数一数     
亲爱的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下面的图形,你知道"爱"字包含在几个长方形中吗?"爱"字包含在几个三角形中呢?快来数一数吧!  相似文献   

7.
雷劈数     
正印度数学家卡普利加,在一次旅行中,看到路边一块里程碑,被雷电劈成两半,一半上刻着30,另一半刻着25。这时,卡普利加的脑际中忽然发现了一个绝妙的数学关系———30+25=55 552=3025把劈成两半的数加起来,再平方,正好是原来的数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熟悉速算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个数:202520+25=45 452=2025按照第一个发现者的名字,这种怪数被命名为"卡普利加数",又称"雷劈数"。  相似文献   

8.
"四舍五入"是求近似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它的意义往往理解不准确,在实际中不能灵活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出示一道习题:一个整数取近似值约为10万,这个数最大值是多少?当问题呈现之后,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是99 999(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而一部分学生反驳说不是99 999.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没有急于否定或肯定,只是顺势而导:"到底哪个对呢?这样吧,认为是99 999的为甲方,认为不是的为乙方,两方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9.
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可见,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什么是"数感"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从数感的"内涵"、培养及实践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洪亮 《基础教育参考》2014,(6):46-48,58
早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将"建立初步的数感"列入数学思考目标的首项要求。时过十年有余,审慎观之,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数感"被焦点"了,它一直徘徊在教学的边缘。我们的日常教学只关注了标准的程序、方法和技能,却忽视了数学的直觉、敏感和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机械、繁琐,对数的感悟越来越迟钝。这促使我们再次重新思考,什么是数感?怎样才能让数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11.
"我的身高是138米,体重是40克……"。笔者在下乡调研时,常常看到学生在试卷上、作业本上出现这样荒谬的笑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笑话虽出在学生身上,但根子在哪呢?为什么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师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如语文、英语有"语感",音乐有"乐感",美术有"美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和重视对"数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中"建立数感.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导入(略)二、认识数对1.体会"有序",形成点格图。屏幕出示座位图:师:这是我们五(1)班的座位图。小军在哪儿呢?谁来猜猜?(教师指名学生来猜)师:这样猜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呀,怎么办呢?听,小军说话了:(课件声音:第4排第3个)这次能找到吗?大家手中都  相似文献   

14.
正认数,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新课标实施后,教材淡化了"形式化"的认数形式,强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感受、体会,领悟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在摒弃了以往教学仅仅是认识"数"后,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丰富数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呢?通过实践教学,我的体会和思考如下。一、依托生活——把握一百以内的数的概念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百以内数的认、读、写并不困难,但对数的概念只有模糊的表象。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在实际场景中收集真实的数字信息,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把握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案例前的思考】◆课堂上怎样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估数活动?◆估数活动对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背景介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数豆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课前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的孩子很聪明,100以内数的读、写、数都没有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来数豆子呢?我又想:以前的统编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现在实验教材中安排“数豆子”,肯定有“数”的必要。课…  相似文献   

16.
分类数图形     
<正>例1.数一数,图1中有几个长方形?怎样才能既快速又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的图形呢?我们可以用简单易学的方法——分类法。图1中的长方形有这样三类:1.单个的小长方形;2.两个小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3.四个小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主动、自觉地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六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几个阶段的内容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这当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可见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正在日常教学中,"数感"一词经常被提起,但是数感到底是什么?如何培养数感呢?相信大部分教师对这两个问题都十分模糊。就书面概念来讲,数感就是在人对数学知识的一般理解基础上,能够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将数感作为必须学习的内容列了出来,这直接的说明了数感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数感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