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投降,从而使日本成为最后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法西斯国家。但是通过日本投降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美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利用天皇为其利益服务,日本的投降最终是以军队投降为限定,保留天皇制,实施间接统治为前提的,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为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创造了条件,徒有“无条件投降”之形,属于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3.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口在口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巾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上全面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重击日寇,美国原子弹的震慑,日本政府彻底绝望,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2012,(19):26-2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马关条约》随即废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翻开尘封的档案,通过历史材料的蛛丝马迹,在1945年9月2日日本受降仪式上抽丝剥茧,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投降书后的博弈和秘密。重温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3,(9):26-29
1945年8月15日中午,侵略国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波茨坦公告以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的仪式;9月9日,日军在中国战区受降的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驻台湾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那时起到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行进了70年。在战争结束将近四分之三世纪的历史阶段里,中国与日本都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 ,中学历史教材坚持着一个定格的评述 :“…… (1945年 ) 8月 14日 ,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 ,15日他亲自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见于历版及 2 0 0 1年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这也是国内史学、历史教育界现在仍占居主流的评述 ,只是在《诏书》名称上较多使用“投降诏书”或“终战诏书” ,没有照用教材的《停战诏书》 ,如“(8月 ) 15日正午 ,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 ,‘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 14年的侵略战争 ,终以日本天皇的‘玉音广播’正式宣告而结束”(天津《历史教学》1995年第 6期廷华的文章 )。…  相似文献   

9.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东京广播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颁布的《终战诏书》。当天16时左右,中共华中局争取了汪伪宣传部副部长章克(现任山东省淄博市政协常委)前往南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命令冈村宁次交出武器向人民投降。但是,因为蒋介石发布了《以德报怨》的广播演讲,冈村宁次又以《波茨坦公告》为借口拒不会见,并令其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阻拦章克,致使华中局这一计划失利。不久,中共中央指示:“蒋介石利用其合法地位,接受敌军投降,敌伪只能将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交给蒋介石。在此形势下,我军立即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表述:“这年(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问,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在学习这一内容后,同学们便问: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而《波茨坦公告》却以中美英三国名义、而不是以苏美英三国名义发表,其故何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春,日本当局已经清楚地知道败局已定。7月26日,日本人得知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后喜出望外,因为那些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要宽大的多。波茨坦公告最后一条是要求日本政府宣布军队无条件投降,而不是要求政府投降。公告还答应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下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中,提到“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对此,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苏联参加了波茨坦会议,而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有条件投降”的论调,中国少数学者也持相同的观点。“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论者都认为:无条件投降是战胜和战败双方都不允许对投降先提出条件,因此,既然在日本投降之前,就有了《波茨坦公告》的“条件”,日本的投降就属于“有条件投降”。但从史实、概念、逻辑、法律等方面来看,受降与投降是两个概念,无条件投降是投降者无附加条件地接受胜利者提出的受降条件的投降,德国和日本是国家无条件投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裕仁天皇无疑是最大的战犯。但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却没有出现裕仁天皇的身影,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众所周知,美国是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那么美国缘何保留了天皇制?本文拟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天皇在投降和协助美国占领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答:《波茨坦公告》的产生过程如下: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出席波茨坦会议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携带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想作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的联合公告发表。丘吉尔和杜鲁门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认为苏联参战将加速日本的溃败。但斯大林不能参加发布这项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  相似文献   

18.
李杰卿 《课外阅读》2011,(10):42-46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机组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对其可能造成的核污染甚为关切。历史上,人类曾五次遭遇核污染事件。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二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责令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闻。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  相似文献   

19.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20.
1946年初,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预感到末日来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局势如此冷酷的急剧变化,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是接受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围绕着对待波茨坦公告的态度,日本内阁成员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8月8日,苏联出兵,对日宣战,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二颗原子弹,时局迫使日本政府赶快决择.东乡茂德外相向天皇详细报告了关于苏联出兵和美国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