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为人也为己的人生,必然拥有“人生中最伟大的东西——爱与友谊”。而“爱与友谊”则在入际与性际之间展开,鲁迅与茅盾自然也不例外;一切内在与外在的追求都是为了充实人生,鲁迅与茅盾也由此成为真正的“人生派”。从“为人生”包括也“为自己”的“人生”角度来看鲁迅与茅盾,可以更真切地走近他们的人生世界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对理解他们的个性和文学,辨析他们的异同、关系和遗训也会有所帮助。论文主要从交友和婚恋这两个人生基本主题,来考察和理解人生场和文学场上的“人生派”鲁迅与茅盾——说到底人们关注鲁迅与茅盾,也是为了建构今生今世的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鲁迅和茅盾在彼此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中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皆为首屈一指的文学大家,但在常规的现代文学史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两位大师之间的精神相依.本文旨在探究鲁迅和茅盾相互间的交往和对彼此作品的评论,从而确定若在教学中打通两位文学大家,将会使读者在对鲁迅和茅盾及其作品的接受方面获得新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9)
文章一:导语:在群星璀璨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天空中,鲁迅、茅盾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了,那么,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一直闪耀在文学的夜空,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就请同学们和作家唐成先生一起走进鲁迅与茅盾,《感受大师,感受文学》。  相似文献   

5.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贡献的著名的文学家,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追悼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悼词》中,高度评价了他毕生的历史功绩,称赞他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文化界庆祝茅盾50诞辰周年的时候,就曾赞誉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张光年同志在1986年纪念茅盾诞辰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称他是“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面大旗,他们都是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小说创作活动的。鲁迅为人生的文学活动,多表现在创作实践上,两眼注视着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者,小说具有明确的启蒙目的。茅盾是为生派的理论代表,理论上阐述较多,和鲁迅一样,也着眼于下层社会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作品描写的重心不同,鲁迅多以非重大题材写乡土破败、停滞的景象;茅盾则以重大题材,反映都市被时代政治浪潮激荡下动态的人生。鲁迅和茅盾都是开放型的现实主义者,顺应时代潮流,吸收中外传统艺术的精华。他们的经验,表现了艺术互通互补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哲学原则,古今中外概莫能离;作为一种创作精神,亦为中外古今所常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则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在中国,此种创作方法之进入“现代”层次,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学中的“基因”与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撞击、交融的结果。而站在东西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当口,代表着我国文学强烈的汇入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潮的自觉意向,出色地完成了现实主义的继承、引进、融汇、倡导、创新和奠基的历史责任的,又当首推鲁迅和茅盾。如果说鲁迅的奠基在前,那么茅盾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则自稍迟于鲁迅的1919年始,直到本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不仅时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25日,绍兴在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以“文化传承,精神回归”为主题的文学巨匠后裔对话活动。中国的“文学巨匠”或曰“文学大师”有哪些?“鲁郭茅巴老曹”是也!这是一个在中国传播了50年的概念:从上世纪50年代始,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都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与20世纪同龄,可谓世界文学界之殊荣。不过并非每个获奖者都感到幸运,譬如法国的萨特,就“拒绝来自资产阶级的一个荣誉”。也有人对此并不热衷,诸如我国的鲁迅:1927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通过…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文艺评论家。茅盾的文学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不是以创作小说为开端走上文坛,而是首先以独具慧眼、精到入微的文艺评论引起新文学界的重视的。在茅盾大量有关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对鲁迅小说的评论,时间很早,数量最多。从二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他写了为数众多的作家论与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茅盾对他的评论比较多,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茅唐写《鲁迅论》的时候,和鲁迅“没甚关系”,“不曾见过面”,而是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周作人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家之一.对于两位大家的散文创作,近半个世纪以来,评论者不乏其人,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但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还未曾有过.因此,本文把视点集中在这两位浙江籍的同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的散文创作之比较研究上,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启示.一茅盾的散文创作开步很早,早在“五四”时期,在他从事文学理论倡导和外国文学介绍工作  相似文献   

14.
茅盾在新文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但以一个伟大作家的辛勤劳作,“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文学评论家独到精深的文学评论,指导作家的创作,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推动着文学事业的发展。茅盾的一生,以他对新文学多方面的贡献,把自己和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名字,同鲁迅、郭沫若的名字一样,为我国新文学事业增添了不灭的光辉。 茅盾是一位有个性的文学家,不但他的创作有独特的风格,文学评论也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着“乡土文学”于力致,帜旗“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鲁迅和茅盾是很重视“乡土文学”的,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撰文论述“乡土文学”,对出现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给予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遗憾的是后人并没有象鲁迅和茅盾那样继续对“乡土文学”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研究,致使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他最早从事文学活动,也同鲁迅一样,是从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在长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没有放下这一对于中国新文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认真总结茅盾译介外国文学的历史经验,不仅可以加深对他的文艺思想与创作实践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学,也能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初期的艺术功利观,表现比较复杂,因而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批评他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三十年代初,鲁迅在回顾创造社初期的文学主张时,也说:“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崇拜创作……与同时上海韵文学研究会相对立。”(《上海文艺之一瞥》)直到茅盾逝世前写的回忆录中,还认为郭沫若当时有“唯美主义的观点”(《回忆录》·五)。如何评价郭沫若初期的艺术观,如何认识鲁迅、茅盾对他的批评,对于我们研究郭沫若初期的文艺思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西安文学研究会、西安教育学院于1993年12月17日联舍召开“毛泽东与鲁迅”学术研讨会,颂扬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会议确定“毛泽东与鲁迅”作为研讨中心议题,不是为了考证两位巨人的接触关系,而是探讨他们文艺思想的彼此关照及其影响。毛泽东称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一生孜孜不倦学习鲁迅著作。在政治上,毛泽东高度赞扬鲁迅“痛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精神;教育文艺家要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中一代人的代表,以文体闻名于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引人注意的作家。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以白话短篇小说形式为新文学开辟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广阔道路。他们都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象《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后一部最出色的作品,《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题材与风格独异的篇章。这两部作品,前者是一位老人远海捕鱼的斗争故事,后者是一对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