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政府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要强化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就应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法制化进程,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人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合理划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健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人考核体系,支持地方高校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该现状,就必须由中央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面临诸多困境,为了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进程和地区间均衡发展,应在农村地区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由政府承担所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同时,各级政府应明确划分财政责任:中央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地市和县级政府分别承担基建经费和公用经费,省级政府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资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的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财政责任。文章在描述分析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履行现状的基础上,对财政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省域高等教育财政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的生均经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来自于公共财政的预算内生均事业费差异更为显著。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省域高等教育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短缺,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公办高校要以政府财政经费支持为主;财政经费拨款引进竞争机制;促进高校经费来源多样化,发挥高校筹措发展性经费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与社会结合,为陕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高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陕西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对策;争取中央对陕西高等教育经费支持;增强地方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支出比重;继续完善财政包干制度;对高校采取择优支持和配套支持的政策;对优秀民办高校给予奖励性支持;加大公办高校基建投入,建立经费最低保障和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是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具有特殊的高等教育财政责任承担机制.从联邦政府到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比较注重教育的发展.大学校园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省级政府对高校有直接的管理权,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加拿大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承担的财政责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性支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性问题,表现为地方高校经费拨款额增长未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各区域地方高校生均经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且与地方经济并不协调;地方高校公用经费普遍短缺并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为此,应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调整教育事业费内部结构,增加预算内公用经费比例,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陷入了困境,原因包括规模扩大过快、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但政府同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高等教育财政中政府责任缺位体现在投资责任缺失和转移、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法制建设滞后、多元筹资缺乏政策供给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等方面。可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制度变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法制化进程、培育和管理中介组织以及建立高等教育财政问责制等措施来实现政府责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雷丽珍 《天中学刊》2013,28(5):105-108
省级统筹体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省内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公平问题。在省级统筹体制下,义务教育筹资仍然面临如下困境:其一,义务教育筹资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导致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消极作为;其二,政府履行义务教育财政职能弱化,导致义务教育公平与质量难以保障;其三,政府间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保障能力不足;其四,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制度并存,导致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投入努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论财政体制改革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我国财政体制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一是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二是建立健全了预算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投入责任从中央转移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出现"缺位";财政性高教经费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关键是实行省级统筹,重点是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通过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实行省级统筹,让省级政府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主要的财政责任承担者,既符合义务教育的一般特性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同时也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4.
县级财政承担着县域内教育财政经费的供给责任,县级政府直接决定县级财政各类支出的比例.在多重视角下研究县级政府教育财政的行为逻辑,探索影响县级政府教育财政行为的制度因素,为增加农村教育财政经费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一方面扩大国家财政规模,财政增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收入水平,扩大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消费。通过对1999-2008年相关数据的考察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地提高,有力地支撑着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此同时,区域高等教育经费发展尚存在种种不足:政府财政投资意愿不强,经费投入分布不均衡,投入效率不高;大学学费水平不合理;大学自主筹资的水平过低。  相似文献   

16.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三个突出特点 :受教育者和政府共同负担经费 ,政府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居民义务教育负担城乡有别。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地区、城乡、学校之间资源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间财力资源与义务教育责任的不对称 :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 ,但不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县、乡政府财力薄弱 ,却承担着举办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是解决在贫困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存在四个亟待解决的教育投入与需求方面的基础性问题:教育财政投入需求理论研究存在缺失,财政实际供给能力不足;教育投入落实的责任不明确;对高等教育债务的认识不到位,缺少可操作的高等教育债务化解政策与方案;对教育资金总需求模糊不清,科学的生均教育成本、高等院校年经费开支标准难以出台.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正确认识、深刻反思教育投入与需求的基础性问题,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尽快化解高校债务问题,支撑教育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当前政府应基于法定的职责和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角色作如下定位:一是要真正确立"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的理念,从法理和制度上摒弃对民办教育的体制性歧视,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履行好支持者的角色。二要科学规划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合理有序地定位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市场分布,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规划者的作用。三是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制度,减轻民办高校资金压力,承担起财政资助者的责任。四是强化对民办高校宏观调控,要创新监管制度安排,履行好教育监管者的责任。五是强化政府的服务,降低办学成本,承担起服务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的旺盛需求与公共支出短缺之间的矛盾面临改革的压力.在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逐步采取了绩效专项经费作为按传统的投入因素公式分配的经常性经费的补充之一.其中规模最大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专项资金产生了积极的、显著的影响,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执行效率、公开性和增强成本与收益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属高校财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7年.不同类属高校之间财政结构出现分化,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生均支出和预算内生均支出差距呈扩大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倾向央属高校,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发展。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配置,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中央直属院校和竞争性项目。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生均社会投入比值为2.23:1:0.68,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财政投入格局。中央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公共财政投入出现分化.一些省份的划转院校公共财政拨款持续下降。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不同类属高校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