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魂灵》与《儒林外史》同是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含泪的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讽刺风格。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运用的讽刺手法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死魂灵》是果戈理长篇小说代表作。作品集中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下地主的寄生生活,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地主形象,并通过“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讽刺手法再现俄国地主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果戈理对农奴的刻画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宋唯唯在打工文学作品《长河边的小兄弟》《家政工》中不仅创造性地运用轻柔明快的"边城"笔调进行书写,而且也成功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氛围。她对打工文学的精神视野也做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即她用"轻逸"美学的理念向人们展现了农民工群体那坚韧不屈的生命形态。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情感既给我们以震撼,也让我们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4.
陈晓芳 《考试周刊》2010,(30):36-37
果戈理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留下的讽刺巨著给予千千万万的读者以启迪。了解他作品的讽刺艺术对于透析他的作品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作家的讽刺艺术之所以会在《钦差大臣》和《死魂灵》这两部巨著中得到最大彰显,跟作家前期讽刺艺术水平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分析作家前期作品集《密尔格拉得》中的部分作品,了解作家在这一阶段的讽刺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歌德的"世界文学"是文艺理论界一直关注的论题,至今已有不少解读。其中,高建平的"复数的世界文学"与丁国旗的"祈向‘本原’的世界文学"的观点在多种解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二者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结构中的世界文学图景。而关于"复数"的维度及有关"本原"的界定值得更深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独具风格,在世界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他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片藤叶>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阐述其小说的独特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变色龙》都是幽默讽刺的经典之作,但二者的幽默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的幽默是"黑色的",是荒诞不经的,又是严肃的;后者的幽默是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再现。两种幽默风格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和艺术特征都很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财霞 《海外英语》2012,(6):209-210
短篇小说中叙述者的选取直接影响故事的讲述是否成功。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其短篇小说中常常采用令叙述者"现身"这种叙述方式,使其小说妙趣横生。通过分析欧·亨利小说中的具体例子,该文认为在短篇小说中叙述者"现身"可以产生以下效果:一,发挥组织功能,控制故事情节发展;二,发挥评论功能,深化作品主题;三,发挥交流功能,使小说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的名篇《爱的牺牲》运用漫画般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真谛的理解:只有"爱"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的教读课文《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他自命为纽约四百万贫民的代表,自觉为小人物立言,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内容多揭示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褒扬下层人民的善良与纯真。《麦琪的礼物》是其重要代表作,作品诙谐机智,寓悲于喜,耐人寻味,体现了他“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小说标题中的“麦琪”,原指《圣经》所载基督降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礼物的三个贤人,文章以麦琪的礼物比喻德拉夫妇在圣诞节时互赠的礼物,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表达了对男女主人公纯…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离我家水果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卖炸鸡丸、鱼丸的小伙子,我听周围的小贩总是叫付‘小丸子”,于是这个称呼就叫开了,而他的真名却无人知晓了。 早上,来来往往的人,不管你买不买他的丸子,他总是对人笑嘻嘻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课改更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在教学中,有很多习惯需要培养,但是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相似文献   

14.
社会法学家们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法律,但视角不同,导致各自的“活法”内容有差异。庞德的理论观点是研究“活法”的开端,埃利希的理论则是研究的重点。庞德肯定了除国家制定法之外,还存在着法官法,法律和道德很难严格区分是法官法存在的原因。埃利希认为法的真正渊源是社会而非国家,许多保证社会秩序化的行为规则都是法。“活法”理论认为法源于社会有其合理之处,盲目扩大法的范围和法律的变动性,有其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如何改革和发展教育,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在1957、1958年间,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思想得以明确化,刘少奇也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思想。这两种思想,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将毛泽东、刘少奇的这两种思想,放在同一时间尺度内进行比较,探究其异同,揭示其不同点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科学地对待这两种教育思想,借鉴吸收其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宛 《中国教师》2011,(17):48-50
<正>近几年来,教师冷漠与职业倦怠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中小学校园里触目惊心的学生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教育场景中师生间的冷漠与对立令人警醒。在依然沉重的工作压力与课业压力下,师生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使教育在爱缺席、关切缺席、心灵缺席中步履维艰。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由于地元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的差异,因而在选择取舍、吸收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另外,孝道观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有本质上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写了“哪的”“哪里的”“哪来的”三个结构在搭配和意义上的不同,在辨析三者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历时考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社会科学“语言论转向”的全球化语境中,解剖和反思当前国内大学文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语言与文学、“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等诸多“两张皮现象与问题”,思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方向,召唤文学重返语言家园,提出建构汉语“文学语言学”新课程及新学科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网络世界将成为一个非常平等的大同世界。然而,从虚拟与现实互动的角度来看,网络世界具有隐匿在平等性之后的非平等性。在网络世界中,由于存在着美国霸权和数字鸿沟,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平等的;由于存在着"人为的议程设置"机制和"沉默的螺旋"机制,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是不平等的。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充满平等的虚拟世界,只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误解。网络世界非平等性的根源主要不在于网络世界本身,而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