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班主任以朗诵为媒介,开辟了班级"聆听"时刻,和学生们一起激情朗读,利用互联网的声乐优势,营造有声有色的氛围,把学生从读死书的困压下解救了出来,极大地调动他们情感的力量,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四季的脚步》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新编选的课文。这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教学中,我采取“感悟-品位-创新”的教学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也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本身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享受,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如果教师的教育策略偏离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无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旦幼儿的兴趣点不再集中于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4.
朗诵教学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既有益于学生积累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其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漠视朗诵是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朗诵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改变的探索是必要和紧迫的。本研究主要围绕朗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教师已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是。真正认识到阅读活动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人还不是很多。尤其重要的是,儿童文学大面积地占领儿童的阅读阵地,那就更难上加难了。究其原因只有两个:其一。儿童文学的阅读不能直接对付考试中有关的阅读;其二,尽管儿童文学的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对作文水平产生立罕见影的效果。因而课外阅读形式上的存在,已经变成课外娱乐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更是学生心灵的万花筒。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 ,他们的天性是爱作文的 ,教师要在习作指导中发现这种爱 ,发展这种爱。一、儿童是班级的主人 ,更是习作的主人班级生活、活动中 ,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尊重他们 ,鼓励他们 ,他们才能感受到主人的尊严。同样习作对于孩子来说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他们是十分感兴趣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校、班级生活中尽情去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去行使自己的使用权、发表权。班里有一位学生忘记带红领巾被大队部扣去班级一分。集体观念强的同学严厉地批评他 ,他随…  相似文献   

7.
蔡永华 《考试周刊》2013,(69):35-36
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风貌,体会人文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让学生吸取人类文化中的精髓,在诗歌阅读鉴赏中体会情感,进而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开展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的感悟与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深层次掌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点运用能力,将语言表达当作是自身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使得学生在朗诵中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完善语文学习框架。小学是学生巩固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适当调整朗诵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朗诵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运用朗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讲学课,走上讲台,写了一道算术题:2 5=?学生疑惑不解。可闻一多执意问:2 5=?学生们只好回答:“等于7。”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是这样,但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0也是可能的。”于是,他拿起一幅题为“万马奔腾”的油画让大家欣赏。画面上突出了两匹马,在那两匹马的后面又错  相似文献   

10.
朗诵,就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朗诵在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对心的“美的化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化育的内容既有感觉感受、思想认识、情感志趣等精神的因素,又有表述情思的语言与技法因素,而且两者是有机融合的,因而,它是对整个心灵的全面化育。  相似文献   

12.
丛翔  徐飞 《山东教育》2005,(17):20-21
欲把心事付瑶琴——聆听诗歌的天籁之音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会漠视学生人格的孱弱,因为语文教育是为生命奠基的工程,可以让人的头脑、精神直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因而诗教几乎承载了语文教育的全部使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朗读课文,总是自然地配合上表情和动作。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朗诵训练.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出发,更离不开表情和动作的有机配合。表情和动作本来就是语言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言语是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那么,表情和动作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我体。它可以使你的语言生辉,而且这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的作用更大。有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性朗诵教学中.不注意训练学生表情和动作的配合,结果在朗诵时有的面部呆板.身手僵直,简直像个木头人;而有的却是一字一个手势,一句一个动作,又简直成了手势哑语。这二者…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2000年全国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话题,2002年北京卷的“规则”话题,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话题,2004年上海卷的“忙”话题,2005年北京的“安”话题,上海卷的“流行文化”话题,广东卷“纪念”话题,四川卷的“忘记与铭记”话题等,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培养“国运兴衰,学子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放开眼量,赶超前沿,让心灵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谱写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美篇章。这也正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正是社会赋予新世纪青年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15.
陈秀珠 《教师》2019,(14):35-36
文章从爱阅读、创情境、重指导三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详细的研究,力求让学生真正做到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建构学生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将语文书搁在一边 ,笔者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为蓝本 ,创设聊天情境 ,让学生围绕“喜欢学语文吗 ?”这一话题聊一聊 ,学生真实表态后被划为甲、乙两方。师 :大家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能谈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学生各自为阵 ,热烈讨论后 ,推出如下观点 :乙方 (不喜欢 ) :1 .学语文老是抄抄写写 ,真烦人 !2 .最怕写作文了 ,学语文必须得写作文 ,伤脑筋 !3.学语文天天都要背呀读呀 ,没劲儿 !甲方 (喜欢 ) :1 .语文书上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让人爱看。2 .学语文可以增长不少见识。3.语文像无声的老师 ,教给我…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是小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好手中的教育资源,把握音乐课的学科特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之美,促进学生的智能、情感和心理健康成长,让音乐课教学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是小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好手中的教育资源,把握音乐课的学科特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之美,促进学生的智能、情感和心理健康成长,让音乐课教学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教师》2011,(19):71-7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读课文、让朗诵贯穿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能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朗读的意境中体悟到语言美,想象美,情感美,“读”是我们语言教学的第一法宝。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山东教育》2001,(5):19-19
日本弹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在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这心灵的春意从何而求呢?实际上是东方又化长久的潜移黟化的结果.东方文化中的“物”“我”关系使找们看外物时不由得染上“我”之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