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这次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融合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重新赋予它应有的魅力。而要让这种“回归”落到实处,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同运动的过程,充盈着浓厚的生命色彩。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就品德课堂教学所反映的现状和新课标所强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张锋 《考试周刊》2014,(11):169-169
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联系近几年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活动课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有效阐述,请广大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
正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和拓展本课程资源",同时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和实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追求"。可见,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苗,特别是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从未间断。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及道德建设的学科,在课堂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偏差、教学理念缺失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在该课程中如何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小学德育课程。小学思品课程教学应该要在回归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引领,改变课堂教学中惯用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须有“三维”目标的理念逐渐被老师们所接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可以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学目标理解和达成上的不足。尤其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目标设置不清晰或目标落实不到位甚至错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十多年来,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以全新的理念和教材,催生了崭新的品德教学课堂。然而,由于教师观念更新较慢,且兼任品德教学的现象严重,以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鉴于此,学校提出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以“促进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取向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人们对品德学科的评价褒贬参半,许多人指责品德课堂教学僵化,实效低微。在课程改革之前,品德学科更是受到了质疑.甚至许多人主张取消品德课程。然而,庆幸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逢时而立,成了一门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我满怀激情地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理想的品德课应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改革,也使《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理念调整,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能够促进小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学科。因此,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和材料搜集,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