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晶 《林区教学》2010,(11):29-30
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阐释了高校校园建设主要包括:(1)培育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2)建设先进的校园制度文化;(3)打造卓越的校园学科文化;(4)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们现实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原本相对狭小的、封闭性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必然给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各类学校应积极应对、因势利导开展校园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达 《学语文》2014,(3):71-72
语文德育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本是密不可分。没有了校园精神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有效辅助,中学语文德育质量的提高将会是极其困难的;同样,失去了语文德育教学的有利保证和积极引导,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考虑到它们之间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我们试图让二者有效结合,建立起更加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求得互助共赢。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化是当代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在精神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行为导向上均可对育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要以育人为本,从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加强文化借鉴与传承、凝练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谈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德育的主渠道。但校园隐性文化的德育功能也不容忽视。校园隐性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隐性文化的核心,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在德育过程中,如果能把校园隐性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定能收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诠释了一所大学的个性,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物质文化的全面渗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认同缺乏影响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文精神的传承为着力点,以人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信仰和精神的内化和升华为重要使命,激发大学师生追求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政策的日渐完善,“普九”任务基本完成,人们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但对于精神层面的研究提及甚少。本文主要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对学校精神面貌的塑造、人文环境的熏陶,以期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并最终实现学校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道德观的下降、网络文化的冲击,加快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个性教育,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校园物质化 校园物质化,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它既是校园物质化的空间物质形式和外在表现,又是校园精神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物质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本是笔在总结长期从事校园物质化建设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校园科学布局、确保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等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其校园精神文化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目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对精神文化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自身特点,从全新的角度寻求符合高职办学特点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案,以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富含德育功能,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强化德育功效。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应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坚持完善科学的办学理念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13.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媒体成为当下最主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它凭借其便携性,多媒体融合性,信息快速传播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师生的青睐,并影响着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手机媒体在大学精神的炼铸、办学理念的传播、校风的形成这三个方面对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借助手机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手机媒体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生命哲学几个显著的特点: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人的生命的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他们都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经验和理性的超越,但又并不完…  相似文献   

16.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体育人文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对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路径选择及模式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学生道德观下降、网络文化等因素增强了建设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据此,应加强校风 学风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论跆拳道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它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本文主要通过对跆拳道运动介绍,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力发展,身心素质,青少年美育素质,爱国主义精神,意志品质等角度来试论跆拳道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职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随着宏观教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高职教育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朝着适应内涵发展的方向而不断发展,呈现出特有的文化特质,因此,要倡导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促进高职内涵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一种文化,它内在地包含民族地区的文化。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与其社会生活有天然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民族文化取得合法的身份,要求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民族文化自觉,让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充实语文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