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学派中就已有有识之士提出。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地位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对价值量问题作出真正科学的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揭示,是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具体、深刻地阐明了商品价值量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定的原因,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马克思曾在《资本论》这一巨著中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两种意义上的解释,因此从五十年代起,我国经济学界就一直持续着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成为价值决定的直接因素?笔者在学习《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偶有所感,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应该看到,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价值的实现,同时在一定时期又会反作用于生产领域影响到价值决定。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不改变比例结构,在一定时期内,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起着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必要劳动怎样决定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否决定价值?在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价值决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决定价值的实现程度,不能决定价值;如果承认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就是承认供求决定价值,必然导致价格和价值的一致。对此,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第三卷中提出的,即“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  相似文献   

5.
有关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讨论是《资本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马克思的原文可见,马克思仍然采用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将过剩产品的价值实现视为价值规律的一种体现。马克思无意提出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我认为,要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作出正确理解,必须首先弄清楚马克思的价值概念。目前许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有关文章,几乎都只是把商品价值简单地说成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时间。事实上,这并不是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而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值概念。古典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超历史观念,认为自人类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有两种不同的涵义。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作了定义式的阐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论述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分析。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统一的。第一种以供求平衡为前提,第二种以供求失衡为前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二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晓燕 《考试周刊》2013,(44):20-21
作者用马克思观点对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表明马克思观点的正确性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表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的实质问题争论不已,不少人在价值决定的“迷宫”中游荡,有意无意中落入流通决定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或者多因素决定价值论的泥潭。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另寻出路,企求在马克思理论与其它西方经济学说中铺架桥梁,试图通过混淆价值与价格的根本差别来乞取成功,提出了所谓的均衡价值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实在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13.
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与价值决定有关系,是长期来争论的一个难题。我已另文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则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的某些方面探讨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何与价值决定无关系,只与价值实现自关系。  相似文献   

14.
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是政治经济学的试金石.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到现在一直有着争论.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仅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部门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争论的焦点在于: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存在两种含义,或者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自的职能作用究竟是什么.上述意见分岐表明: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又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难点.本文有志于此,谈点个人的一些看法,兼与不同的观点商榷,诚恳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精神劳动是生产劳动,精神劳动产品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精神商品没有“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劳动时间。精神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价格变动的特殊性;二是价值规律对精神商品的调节具有间接性。要使精神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必须质量高,性能好,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张锐 《现代教育科学》2012,(7):77-79,142
品德符合人力资本的四个特征:即品德依附于人本身,品德的形成和维持均需要花费成本,品德有助于未来收益,品德具有稀缺性。因此,可以把品德视为Ⅱ型人力资本。Ⅱ型人力资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备信号功能、制约功能、抵押和承诺功能,影响Ⅰ型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进行Ⅰ型人力资本的培养,也需要重视Ⅱ型人力资本的培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典型,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合理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论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商品价值量由哪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问题,理论界的争论颇为激烈且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决定,并分析了三点理由,得出了三点启示,这对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价值决定的探索马克思指出:"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当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出现的时候,它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商品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即作为调节价格的规律的商品价值是如何决定的,而把交  相似文献   

20.
唯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教师才能在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同时,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鲜活且恒久的力量。教师要达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时间管理上下一番功夫。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三种时间管理策略,即"拆分"策略、"借力"策略、"插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