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凸透镜成实像的问题中,可以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判定成像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解答凸透镜成像的问题时.很多同学常感到无从下手,且容易混淆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要解决这些疑难.同学们需要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3.
解答凸透镜成像的问题时.很多同学常感到无从下手,且容易混淆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要解决这些疑难,同学们需要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凸透镜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已成为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教学难点。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由于物距的变化,导致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倒正随之相应变化,对于这一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学生在实验中都能做出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像,但像和像距以及物距的大小变化规律却很难找出,而且过一段时间学生会遗忘或张冠李戴。为此,  相似文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特别是在判断凸透镜成像时像物的大小、像距物距大小、实像虚像等关系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胡做一起.针对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对比的方法,在一幅图上把各种成像情况罗列出来,总结成规律,便于理解记忆.具体图示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时需要用作图法和实验法加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然而,作图时需在黑板上画出多幅光路图,而演示实验又要在光具座上进行,费功费时,且不便于对照和操作。我们研制的双功能凸透镜成像教学仪把作图和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种方法同步进行,优势互补,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观察到因物距变化而引起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以及像距变化的连续性动态物理图景,牢固地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1 制作方法 该教学仪由作图装置和实验装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  相似文献   

7.
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很多同学容易记错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现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解答凸透镜成像这类习题时,只要找出物距u、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依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得到规律,就可推出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光学部分重要内容之一,物体经同一个凸透镜成像,在物距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像距大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像到物体间的距离的大小将怎样变化笔者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光的折射》一章的教学,学生普遍感到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章末小结中采用图像法直观地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做了归纳概括,使学生感到直观、新颖。再配以简洁的口诀帮助记忆,效果会更佳。经多年教学实践,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总结为:物近像远,关键两点,二倍焦距决大小,成像虚实看焦点。物近像远:即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移近时,经凸透镜折射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在增加。若用字母u、v、f分别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所成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凸透镜的焦距,则有u减小,所成像的大小及…  相似文献   

11.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讲述两种放大像: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一两倍焦距之间,另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虽然这两种像都是放大的胆它们之间却有几方面的不同:1.俗的虚实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实像,后一种放大像是虚像;2.像的倒正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倒立的,后一种放大像是正立的;3.像跟物的位置不同前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两侧,后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4.你的大小,保距随物距变化规律不同前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后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减小;5.成像光路图…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光学部分重要内容之一,物体经同一个凸透镜成像,在物距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像距大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像到物体间的距离的大小将怎样变化,笔进行了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 二、关于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求解 解这类题方法是将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不等式的求解结合.  相似文献   

14.
透镜成像公式是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分析.新统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上,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到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关系.而对于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像并未进行公式推导,只是通过对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正、负号进行了说明.这样一来学生在解题中,正、负号问题较大,错误率极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穿插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然后对三种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三种规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透镜成像公式与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图像关系,推导出像距、物距、放大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依此对凸透镜成像问题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趁势进行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成像规律反映了物距u、像距v、焦距f的大小关系以及像的性质,具体如下:(1)当u〉2f时,f〈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似文献   

17.
在凸透镜成实像应用中,有部分学生很容易混淆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为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笔在复习小结时采用了“二点二区示意图”来圈定物距和像距的范围,及顺口溜“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来判定实像大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用烛焰作光源,成像的亮度不够,不稳定,不便于观察和测量,不但演示效果不好,而且蜡烛燃烧时放出浓烈的气味,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该实验用的光具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光具座上的标尺刻度从左边"0"刻度开始,依次增大到90cm。当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时,一方面物距和像距不易读数,要进行一次减法才能得出数据。另一方面,如果要测量较大实像的像距时,往往超出它的测量范围。如果使用焦距大于10cm的凸透镜,更难以测量。  相似文献   

19.
光路可逆原理,无论光是发生反射还是折射都普遍遵守。若能正确地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解决与此有关的一些复杂问题十分有用。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1)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并结合下图,可以作这样思考:若把AB看作物体,则A'B'为它的像,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1)u>2f的情况;若把A'B'看作物体,则AB为它的像,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2)的情况。例1小红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且距离凸…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阶段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常用的“F”型LED光源的缺点,提出将其改进为“F”型面光源,使其成像时在光屏上比较容易找到清晰的像,准确地确定物距和像距,在此基础上自制凸透镜成像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