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我国,学前期的幼儿已经被迫开始了"影子教育",幼儿上兴趣班已经成为家长们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或上几门,或专攻一门,很少有一门不上的。各类"影子"般的兴趣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但兴趣班不等于兴趣,家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必须理性对待,以幼儿的自主意愿为主导,不要让幼儿走进"影子教育"的影子当中。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于影子教育"影子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相对于主流学校教育而存在的、带有课外辅导和补习性质的私人教育体系,因此"影子教育"又被称作"课外补习"。关于影子教育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这大概与该领域研究的欠缺有关。但关于影子教育的核心特征,我国学者已经取得一些共识:第一,影子教育的补习科目效仿主流学校教育,以学术性课程为主;第二,影子教育的规模和形态随主流学校教育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课外补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如何给补习"退热"成为国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内,以社会治理的视角归纳出课外补习发展的成因:一是在传统育儿思想影响下,家长出现课外补习行为偏差;二是课外补习的市场化特征,迎合了家长的"应试"需求;三是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了家长对课外补习的依赖;四是政府治理权责模糊,成为课外补习发展的"政治资本"。我国课外补习治理的特征与问题是:以政府治理为主导形式,缺乏其他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理念;以设置准入门槛为主要措施,但政策退热的方向有失偏颇;注重监管职责划分,缺乏问责机制的构建;增强学校主流教育竞争力,缺乏学校教育与补习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结合我国主要地区课外补习的治理成效与经验提出由以政策规范为主的"政府治理模式",向协同各方利益群体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形成涉及家长、学校、社区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课外补习治理的责任联盟和命运共同体,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课外补习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影子教育 “影子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相对于主流学校教育而存在的、带有课外辅导和补习性质的私人教育体系,因此“影子教育”又被称作“课外补习”。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兴趣班,是以培养和提高儿童兴趣为目的的一系列由幼儿园组织的(幼儿园本身课程除外)培训班.现在,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有调查显示,仅对一个班幼儿报名项目做一次简单的统计,就发现有2/3的幼儿参加的兴趣班有3个以上,没有一个幼儿没有参加兴趣班.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兴趣班已经不是可供家长和幼儿自由选择的兴趣班,而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强迫幼儿去参加的课内班.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影子教育系统的课外补习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上海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正向效应;科学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叠加效应”;语言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挤出效应”;如果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相等,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学校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免收其补习费用;倡议大型的教育补习集团设立贫困生补习基金和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果均等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提出"兴趣班"这三个字在日常生活中是能经常听到的,也能经常看到的。那么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的家长是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对大班幼儿参加兴趣班的现状做出了分析。二、现状分析现在的幼儿参加多种兴趣班,造成幼儿上课不认真,使幼儿变得厌学、逃学等等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精准识别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深层原因,研究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能够为疏解家长和学生的课外补习需求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进行了刻画,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过课外补习,且许多学生在较低年级就参加了课外补习。(2)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间明显早于兴趣类课外补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差异更为凸显。(3)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渐缩小。(4)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有显著正影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时间均越早,但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学段的上升而减小。"双减"政策背景下,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重点照顾弱势阶层家庭,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弱势阶层学生提供校内学业辅导帮助;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  相似文献   

9.
"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外补习在一些国家已存在很长时间,俨然成为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子"。近二十年来国外已经对课外补习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课外补习的分布、规模、科目、强度、影响因素与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对教育、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制订和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实施成效受到了家长认知与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5项实证研究,涉及76个效应量,运用元分析教育循证方法,对家长最为关切的影子教育成效进行了探讨。元分析结果表明,影子教育对学业成绩的提升效应有限(r=0.075);补习时长和国别差异并非影响影子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但学科、学段、补习教师类型、测评方式对影子教育成效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课后补习数学的效果更好;年级越高,影子教育对学业成绩的积极效应越有限;参与校内其他任课老师或校内自己任课老师开展的课外补习更为有效;若采用主观自评的学业测评方式,学生对补习效果的正向作用感知明显更大。建议理性认识影子教育,管治与疏导并置;多方协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继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从源头上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是近年来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学校和在职教师办班进行有偿补课,可是家长让孩子参与校外补习的热情始终不减,"禁补令"管住了校内管不住校外,校外辅导培训机构的各种补习班逐年增多,学生接受校外补习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此盛行的校外补习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首先,校外补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据统计,学生每周校外补习时间约为5-6小时,可见学生在课余参加补习  相似文献   

12.
课外补习在一些国家已存在很长时间,俨然成为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子".近20年来国外已经对课外补习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课外补习的分布、规模、科目、强度、影响因素与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对教育、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子教育与主流学校教育相对,是各种课外辅导与补习的统称。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大量增加,我国影子教育飞速发展。影子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主流学校教育的不足,提供就业岗位,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还应看到影子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教育均衡、社会分层与学生学习负担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对待我国影子教育既不能简单取缔,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需要通过出台具体政策、改革现有教育评价机制、提供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补偿服务等措施规范影子教育以减少其消极影响,促进影子教育与主流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影子教育市场也在迅速扩张,大学生在影子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大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目的、资质及参与途径和形式,文章利用问卷星平台对327名以“教师”角色参与影子教育的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功利性较强;参与影子教育的大学生存在教师资格与补习科目不匹配的问题;他们为中小学生提供学科类补习的形式主要有线下机构兼职教师和家教两类;他们参与影子教育的途径多样,但并未受到规范管理。在“双减”政策下,政府需对大学生参与影子教育进行规范引导和管理:正确认识影子教育的教育价值,强化其社会公益性;严格把控师资准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规范大学生从事影子教育的途径,将影子教育纳入公立教育体系管理范围;制定相关管理法规条例,依法治理影子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2005年与2007年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来源、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观念和目的等情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到幼儿园教育,部分家长会想到的是认字、算数、阅读、做作业等,至于幼儿园所提倡的"游戏性学习活动",在他们眼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出现了有的幼儿园迫于"家长的需求"从小班开始认字、写字、算数的"超前"现象;家庭中也出现了不顾幼儿兴趣把幼儿的生活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双休日、晚上都要参加兴趣班……当家长们对这种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基于此,了解分析家长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心理状态,并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进而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8,(6):62-74
文章基于项目组2014年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16所初等中学的2149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参加课外补习活动对初中生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初中生参加课外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总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兴趣类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应对学校课业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的参与,可能会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会降低学生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健康,对于是否参与学术类补习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思考,避免过多受到其他学生、家长、老师或者媒体等因素的影响,避免盲目的跟风和仿效,这一建议适用于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19.
耿薇 《山东教育》2005,(12):4-5
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不知所措,幼儿、家长双休日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也无奈:“如果不给孩子上兴趣班,那能干什么?双休日两天玩了也是白白浪费时间。”面对闲暇时间的增多,家长们不知该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本文试图从闲暇的含义人手,来探讨幼儿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及幼儿园闲暇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徐燕 《考试周刊》2014,(22):186-187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化,很多商家抓住家长的心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听小朋友说,这些兴趣班是否发展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是否在兴趣班中学到了东西?对此作者对班级的46名幼儿进行了调查,从幼儿的口中得知,一些兴趣班的确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有的幼儿的回答似乎很出人意料。经过一番总结得出,幼儿参与兴趣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幼儿自身因素、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