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围绕当前地方高校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供需失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结构性缺失等问题,提出“5S+CDIO”应用型工程人才实践能力自我成长培养模式,创新了高校工程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该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较强的融合性和适应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聚力场”,为相关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当今大学生社会发展价值观念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为实践动机的心理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积极有效地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尤为重要,而大学生实践动机的心理引导及研究至关重要,立足能力培养有效创新大学生实践模式.研究表明,正确的心理引导对大学生自我社会发展价值以及社会责任的正确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对高校学生实践动机的有效形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则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踏板和平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了基于第二课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科技协会、"2+1"培养模式等途径,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广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从提高实践教学大纲量、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建立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以及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的创新,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创新实践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通识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基础,依托不断丰富完善的硬件平台、创新项目、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专业社团,提出了"自我唤醒、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学生自主发展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统一规划、自主选题、分级指导、协同创新、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资源,形成了学科互补、师生协同、动态优化的创新实践指导团队运行机制。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作为人才储备力量,其科学素养直接关系着国家创新力、发展力、竞争力。新时期背景下,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科普意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笔者首先论述了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其次分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再者探究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种类,最后提出了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青少年教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发展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培养研究技能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文章讨论了教学策略和自我发展策略、教学创新与教学实践、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业务提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能够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相关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技术人才,天津理工大学依托既有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科研平台,结合京津冀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色,明确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其中包括:优化专业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创新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并对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当今高校培养综合发展人才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发展平台.但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长期规划、科学管理、学生认知、内容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的思想引领作用,创建科学化机制,推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从而拓展社会实践的发展路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实践育人为基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基于此,探究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定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内涵:全员性、网络性、开放性、科学性。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责任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创新实践模式的策略,提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引入朋辈辅导和网络化机制,创建心理健康体验中心,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实验室建设模式与运行模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S理念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模式。该实践平台采用元件化、挂接式、仓储型实践结构;以专业、任务团队和技术结构为主线组织管理,以5S的自我成长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功能性以及灵活适应性的实验技术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达到实验室的发展与人才成长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研究》2015,(3):119
为搭建人才整体贯通、个性多样、可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提出"学院制"这一创新、实践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东城区青少年学院,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东城区学院制育人模式的整体改革与发展。青少年学院依托教委直属单位、校外教育单位建立文艺学院、科技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和国际学院。按照学科门类、资源分布,在学区、学校、资源单位等地设立学院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论文给出了基于工程化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阐述了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建设的思路、工程化设计内容的选取以及创新的实践训练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凸显了学生培养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对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缩短学生工作后融入社会的时间,提升学生岗位就业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对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校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从基地创新活动机制、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地运行模式、基地项目库等方面出发,探索一条建设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途径。实践证明,该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促使基地良好地可持续长久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存在方式、精神内涵、艺术技巧等方面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及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高校作为中国诗性伦理的典型缩影,其发展模式、文化精神、价值理念等如何通过自我建构而实现学生工作的真正价值,正是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袁曦 《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19-120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社会生产发展、社会现实需求和服务业的性质及高职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岗位群出发,探讨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的建设,并提出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要注重工作过程导向、情境性、全程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从学生发展质量的维度,提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观,围绕实践教育的实施过程,结合浙江大学的工作探索,提出基地化建设,课程化管理,多维化评估,全员化参与四大举措,构建资源质量、运行质量、评估质量、工作队伍质量全方位并行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并就进一步发挥导师质量保障作用,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创新社会实践多元模式等方面对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予以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承担着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而一些学校往往对后者重视不够或存在偏颇。只有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协调起来,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和具有生命活力。教师需要集工作与发展于一身,融实践与发展于一体,在工作与实践中发展自我,并通过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益。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实践模式主要有:个人规划与教师评价,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听课与评课,交流与合作,教学实践与自我反思,教育改革与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与专家指导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论述了创新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意义,提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寻求和探索科学有效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论述了创新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意义,提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寻求和探索科学有效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