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传》与《三国志》的连动式比较来看,《三国志》的连动式结构比较复杂,不使用连词占据优势,动词组合更加多样化,语义已经大大丰富。从《三国志》连动式发展可以看出动结式在《三国志》中尚未形成,处于部分连动式向动结式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出现837次的"是",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和连词词素。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在句中可作定语、宾语、主语和谓语,这种用法范围广,情况复杂,出现次数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做出相应的译释。作为连词词素的"是",主要是从指示代词的用法虚化而来,多与"以""是""故"等连用。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所"字,它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却无法用只言片语说清楚。《左传》中有多个义项,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应按照实词和虚词来理解它意义的多面性,用实例充分论证,总结出它的用法规则,并用语法学的知识来归类,这样我们便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先秦时期"殿"字是一个动词。从词义来源、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用法流变四个角度对"殿"字在《左传》中的谓词用法加以分析,"殿"的"殿后"义应视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其本身还没有发展成为表示行为的动词。  相似文献   

5.
“所”字及“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在“所”字词性和“所”字结构的分析上,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吕氏春秋》在文学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中“所”字及“所”字结构做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佛典同经异译不只体现了各个时期的语言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译者的语言特色。本文以对比方法考察《维摩诘经》三种译本中"所"字的用法。借此了解"所"字在不同阶段的佛经中的运用,也由此了解佛教语言所体现的汉语言发展趋势,为语言研究者提供可比照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左传》、《论语》分别可以看作春秋时期书面语和口语的代表,通过对两部书中“莫”字用法的比较,探讨“莫”在先秦的用法,尤其是争议颇多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8.
陕北绥德话“的”的用法同北京话一样,也较复杂,但是有些用法和北京话不同。本就绥德话“的”作助词、介词时与北京话相异的方面作些描述,有些用法还作了历时的考察,以此说明“的”的来历。  相似文献   

9.
“所”字用法通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字用法通考张其昀1.1“所”字,甲骨文未见。古籍中,‘所”字初见于《尚书》(指今文)中的数篇,其著作年代最早的一篇是《牧誓》.该篇自伪孔安国传称武王“至牧地而誓众”以来,一直都认为是周武王伐纣兵至牧野迫;临如歌时的誓师之辞.至近代以来才有人怀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左传》与《搜神记》中“于/於”字介宾补语的历时比较,修正以往关于“于”和“於”异同的某些看法,如“於”字可引进“原始意义”处所“,于”字也可引进“后起的意义”,包括时间、对象等“。於”在《左传》中已显示出取代“于”的趋势,而在《搜神记》中二者则进一步合流。从认知角度看“,于/於”字介宾补语前移作状语,其衬托作用更强,从而突出动词,使其成为语义焦点;同时,使语序与客观现实的逻辑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描写“哭”的词如cry,sob,weep,snivel,wail,howl,blubber,whimper,pule等等,它们用法上的区别是什么;英语中描写“笑”的词,如laugh,smile,chuckle.giggle,grin,sneer,beam,crow,cackle,roar,smirk,snigger,guffaw,snort,haw-haw,simper,等等,它们用法上的区别又是什么,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何乐士等认为"莫"可作否定代词,也可作否定副词。通过穷尽式地考察《盐铁论》中的"莫"发现,"莫"作否定副词时仅表对动作行为的否定,作否定代词时多数用于叙述句,少数用于"莫+形容词+介词"或"莫若"等形式的比较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历时对比,发现"莫"的词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氏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氏族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得到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氏族提出了许多见解,对氏族的本质特征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见解。文章对国内外学界在氏族方面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比较,发现了学界对氏族迭成的共识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元曲选》量词系统与魏晋南北朝量词系统、唐宋量词系统以及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的历时比较发现:《元曲选》量词系统是一个继承而又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其种类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5.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记了许多背景相似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凸现了人物个性 ,表现了不同地域的人文特色 ,展示了春秋时期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法对《诗经》中"伊"字进行词义分析和句法功能比较,意在说明"伊"字主要用作助词、连词和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虚词大都是由以前的实词虚化演变而来的。“于”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两周金文时,它的用法和意义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由于它在甲金文中是一个高频词汇,所以弄清“于”字的来源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对我们正确的释读卜辞和铭文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大国之间进行的一次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战役,在《左传》中有较详细的描写,因此许多《左传》研究的学者将其归入《左传》"五大战役系列",文章认为崤之战因其各方面不具备算作五大战役系列的条件,不可归入五大战役系列。而春秋后期发生的吴、楚柏举之战因其基本符合作为"五大战役"的条件,故可归入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一.实词“所”的用法举例 (一)“所”作名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1.“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