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原 《传媒》2017,(12)
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876年成立,是一家综合性的媒体集团,旗下有《日本经济新闻》《日经MJ》《日经金融新闻》《The Nikkei Weekly》《日经产业新闻》等报纸.除运营传统纸媒外,还经营日经CNBC、东京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并承担"日经指数"的发布工作.日本经济新闻社成立141年来,一直保持客观、公正、详实地报道特点吸引了海内外大量读者.201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以8.44亿英镑成功收购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该事件是日本媒体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事件,成功收购扩大了日本经济新闻社全球化业务范围,标志着日本经济新闻社进一步走向世界.日本经济新闻社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分别制定了集团化、数字化和全球化三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刘明 《传媒观察》2014,(12):41-43
正面对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以优化媒体生态、提高新闻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壮大报业经济、实施能力再造五大板块构筑精品战略体系,探索出一条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创新之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徐州报业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报社,发展成位列中国地市报前列的报业传媒集团。2013年,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4.5亿元。先后被授予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报业经营十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荣誉称号。在今年第24届中国  相似文献   

3.
运动本身从1985年3月起,日本全国性三大报之一的《朝日新闻》,在社内开展了一个“通俗化运动”,也就是新闻写作通俗化运动。目标主要是解决“硬派新闻”——政治、经济新闻的艰涩难懂问题,使报道向读友靠近一步。《朝日新闻》老将、退役后现任日本新闻协会审查室审查委员的后藤文康先生,曾向《朝日新闻》提交一份《后藤报告书》,把审查工作中接触到的读者的意见,反映给了报社。  相似文献   

4.
日本报社目前正在极力发展多种经营,体现多种功能。▲建立资料情报中心近来,日本报社纷纷设立了资料情报中心,通过电脑,向所需者提供报社所拥有的庞大的资料和信息。其中,独占鳌头的是《日本经济新闻》,它于1970年起开始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叫作“NEEDS”。之后,其它各报也纷纷效仿。《读卖新闻》把东京总部发行的日报和晚报的最后一版以及该系列的《家庭经济新闻》全文统统存入电脑,向所需者提供一种叫作“YOMIDAS”的终端服务。《每日新闻》有实业信息“BIGMANAGEMEIVT”,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四次城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于7月21日至24日在山西大同市举行。40多家地市报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在会上交流了新闻改革中取得的新成果,内容包括:如何搞活经济宣传,发挥地市报纸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的作用;如何改革报社的经营管理体制,使之由行政机关型向企业经营管理型转化;如何改革人事制度,提高新闻干部队  相似文献   

6.
赵丽平 《传媒》2021,(13):35-37
在传媒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代新闻与传播现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现在,我国传媒业正处于从传统媒体向"四全媒体"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报社也正处于从传统新闻单位向现代媒体机构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分析报社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资源整合促集团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集团化是报业经济活动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报业产业化进程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研读美国新闻史会发现一条较清晰的主线,媒体之发展史即媒体并购史,也就是从小而散的媒体小业主向大而强的报阀集中垄断的过渡史.在中国报界,从报社到报业集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报业发展和"新闻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让身子沉下去,让报道活起来"是记者进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常熟日报年轻记者占报社从业人员的60%以上,多数是出了学校进报社,以往在采访中,往往去机关多,下基层少,找领导谈情况多,找市民聊想法少,官样新闻多,适合市民口味的新闻少.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廊坊日报社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从那时报社确立了“办报立社、管理兴社、经营壮社、发展强社”的兴社理念,提出了“一份报纸,两报功能;党报晨刊,相融共生;服务机关,满足家庭”的报纸定位,明确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好日报,不遗余力创办晚报,发展事业办成集团,建设实力报社、效率报社、和谐报社”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春兰  黄逸秋 《传媒》2007,(11):13-14
"一主两翼"实现从报业集团向多元化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变 报业集团从产业形态上讲是复合型的,从资本形态上讲是社会型的,从经营形态上讲是多元化的.从报业集团向多元化传媒集团的演变不是谁逼着我们进行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产生的客观社会需求,作为传媒集团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客观性和适应这种需求的必要性,要主动地去适应规律,完成战略性的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文化产品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徐萌 《传媒》2013,(2):40-41
2001年-2012年,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迅速发展的11年.面对严峻的挑战,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以"创新变革,谋求新优势再造"为战略转型主题,在这场改革大潮中走在了中国报业改革的前列.目前,集团旗下有5报3刊2网、十余个经营实体,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员工2000余人,年经营收入近10亿元.集团已从成立之初的传统报业集团成功地向传媒集团并最终向现代文化产业集团进行战略转型. 近年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全面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在内容升级、产业转型、资本扩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布局和思考,着力实现从广告经营商向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商,从传统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最终向现代文化产业集团的转型,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报业转型之路,其特点可以总结为"湘报范式".在文化、新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探索实践分析其现状,以探究我国报业集团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3年7月,应日本中日新闻、东京新闻社加藤(?)一郎会长的邀清,我以一个老新闻作者的身份,再次访问了日本。这次访问,正值日本经济不景气,政局动荡,北海道地区又发生了大地震。日本新闻界也是收入下降,面临困境。然而,在同中日新闻、东京新闻社同行的接触中,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上上下下都在为打开新的出路,努力奋斗。到达名古屋中日新闻社本部的那一天,还没有进大门,就见到门外一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向卡车上装纸箱。陪同的朋友告诉我们:这是报社向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赠送的防暑药品。进了报社的“玄关”(门厅),又见到一队小学  相似文献   

13.
组建报业集团或曰报业的集团化,是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许多中央级报社和几乎所有的省市党委机关报社以及部分地市党委机关报社都办起了子报子刊,有的人就断言这些报社已经走向集团化或者成为报业集团了。我对此采取谨慎的态度,认为这只是从单一型的报业走向复合型的报业或者说系列化的报业,还不能说是报业集团。成为报业集团,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重庆商报社隶属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公司化运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公司化的运营体制2003年1月1日,重庆商报社改革经营系统,组建重庆汇融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融集团)。重庆商报社在经营机制上改变了为办报而办报的理念和新闻业务与市场经营关系不清的陈规,为重庆商报社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重庆商报社实行公司化的运营体制解决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将内容生产部门从既要考虑内容,又要考虑创收中解放出来,重庆商报社的采编人员只需要专注于生产内容产品,通过内容产品的质量提升,推动重庆商报社在本土或更大区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记者俱乐部是日本独特的新闻发布机构。日本记者俱乐部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是指设立在日本各大公共机构内,由日本新闻协会加盟社的报道机关所派遣的特定记者组成的名为社交实为采访的俱乐部。需要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公共机关为记者俱乐部提供必要的建筑物,设立记者室,并配备电话、办公桌、椅子等写稿、发稿所必需的设备,供各报社的记者自由使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都是通过记者俱乐部把各种信息发布出去的。  相似文献   

16.
报业经济的发展,呼唤既懂新闻规律又善经营管理的人才群体的出现,深入研究作为这一群体“火车头”的经理在新形势下应有的地位、作用和知识结构,有利于推动报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报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总经理的成长和职能完善。 一、以我国报业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认识报社总经理的地位 我国报业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78年到1991年,预算拨款办报的传统方式逐渐被打破。国家分期分批对报社“断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财政管理新体制,报社开始突出经营意识,把广告、发行、印刷作为主体产业经营,使之成为报社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利用报社自身的优势,兴办了一些与报纸相关的项目,如读者服务、打字复印、印刷器材等,报社实现了从机关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在不断细分的报业市场中,经济报道的思路如何适应整个媒体定位而做适时调整,这是最近10多年来<工人日报>从事经济报道的同仁一直探索的课题.从1995年创办经济新闻版时提出"从市场中来,到职工中去"的理念,到2002年提出以"题材的社会性"努力凸显了<工人日报>经济新闻的个性特征,再到2006年明确提出"更多地关注民生题材,彰显<工人日报>经济新闻而向普通职工的特点",从而避免同质化倾向.实践证明,这样的改进思路提高了我们经济报道的影响力.我们认为,在面对严峻经济形势的今天,为有效增强民众共克时艰的信心,紧扣民生主线依然是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新疆经济报系建立了新闻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由此,《新疆经济报》、《都市消费晨报》和联办的《巴音郭楞日报》、《阿克苏报》四家报社实现了互联互通,每日对各类重要新闻稿件和新闻线索进行收集、分类并向"新疆经济报系稿库平台"发送。同时四家报社均可以从"新疆经济报系稿库平台"下载各自需要的各类重要新闻稿件,使报系新闻信息互通有无,以降低报系采编成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地报业集团的成立,报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报社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向报业集团化、产业化过渡,报业集团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还要打赢市场,这就为报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罗鹏  朱婧  杨瑾 《传媒》2017,(21)
2017年2月,《中国水运报》官方微博上出现了一条船员滞留海外需要维权的信息,引起了报社编辑的高度关注.在启动维权机制后,报社以全媒体平台为载体,通过"中央厨房"高效运转,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报道和奔走呼吁、维权讨薪,最终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25名船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这一报道既凸显了报社的社会责任,也成为报社"互联网+新闻"的一个成功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