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36—137页。教学目的:1.知道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如果在这幅画的四周围上木框,求木框的长度,实际上是求它的什么?生:周长。师:对!计算周长,要用到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师:如果在画的表面镶上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块玻璃的大小,又是求什么呢?这个问题等你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就能解决了。(板书:面积)〔评析:精…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辽海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1至103页。教学目标1.知道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能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形成合作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教学关键帮助学生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具学具…  相似文献   

3.
一、面积概念的教学平面图形在研究过它们的周长之后,就要从线到面,进一步研究平面部分的大小,这在认识上是一次飞跃。有些学生常把周长与面积混淆,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完成这个飞跃。因此可这样导入教学;出示一个无镜面的长方形镜框,提问学生,钉成这个镜框用多长的木条(配多大的玻璃在后面提问),这是求长方形的什么?计算周长、测量长度常用哪些单位?(让学生在空中比划)提取学生头脑中的这些表象。一方面便于后面组织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这两组易混概念在实际空间意义上做比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相应面积单位和空间意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提供支撑点。使学生学习新  相似文献   

4.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小学教材中七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必须认真教好学好。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而积单位;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从而牢固地掌握这几个基本概念。下面就这一节课提出我的教学设计。一、基本训练1.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彤、正方形图形,让学生回答:①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各有什  相似文献   

5.
长方形周长、面积综合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正确使用这些单位名称;②能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③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从而加深对"相等"和"不等"辩证关系的认识.教学过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教学开始,教师布置学生每人拿出12根火柴棒,在课桌上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各人摆的长方形可以不相同.然后出示以下几种图形,让学生算一  相似文献   

6.
求面积与求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是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对长度、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不甚理解造成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观察活动,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一、形成“面积”概念1.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请每一位同学摸一摸数学书面,再请一位同学摸一摸粉笔盒底面,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面。使每一位同学感知并比较出这三个物体表面的大小。2.画图比一比,观察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把粉笔盒底面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7.
一、设疑激思,导入新课教师摸数学书的一条边,问:我们要知道这条边的长短,可以用什么单位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要知道封面的大小是求什么?用什么单位测量?评析:选准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复习,设置认知矛盾,导入自然贴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比较,认识面积认识物体的表面,揭示物体表面有大小与面积概念。教师指出,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如书本、桌椅等,每个物体都有表面。接着,教师摸黑板面、课本封面,学生摸课桌面、文具盒面,并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学生比比黑板面与课本封面、课桌面与文具盒面,…  相似文献   

8.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认识了长度单位及其单位间的进率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从线到面,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以旧引新,注重知识的深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以及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然后运用已学过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相似文献   

9.
阮宗香 《成才之路》2014,(36):46-47
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计算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求面积套用了周长的公式,求周长却套用了面积的公式;得到的面积用了长度单位,得到的周长反而用了面积单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淆呢?一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没弄清,二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意义不理解。进一步地追溯根源,则是不适当的教学造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解决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面积单位"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并且有了运用正方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经验。面积单位的学习一方面要联系第1课时的经验,让学生自觉产生运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意识,自主生长面积单位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与以前所学习的单位之间的关系,运用研究其他单位的方法研究面积单位,积累计量单位的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例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练习: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 2.什么叫面积? 3.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依次在屏幕上显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善引善明:孩子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学习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八第1、2题。学习目标: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难点:能区别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链接:1.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应该知道哪些条件?2.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有哪些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教学既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世平 《考试周刊》2011,(92):78-79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初学时对面积知识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容易混淆,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含糊不清,巩固学习时面积单位相互混淆,对面积与周长之间联系与区别理解模糊,给以后的复习巩固及进一步学习造成了困难。作者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组成.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什么是面积,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5~8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表象。2.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掌握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绳子。(1)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2)计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3)用手势表示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2.演示一张人头画像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来(图略)。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3.点题并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深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理解,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求面积与求周长的区别和联系,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采用了列表法进行练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面积与面积单位》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起始课。学生在这之前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等有关的知识,在这之后将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课承前启后,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在经历用不同的图形度量面积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学生听说或见过有关面积单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知识跨度大、难度高。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观察、估计、验证的能力,具有量一量、摸一摸等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概念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正确建构1平方米的概念。二、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摸一摸自己两…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和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图形面积计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的基础。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