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在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环境成分及其评价价值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中刘姥姥和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差异,旨在证明作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和运用对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本文首先粗略描述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喜剧表现。其次,对这一形象的多重喜剧意味作了简要论析:第一,刘姥姥形象内涵着作者对“人生无价值的东西”的嘲笑和否定;第二,刘姥姥形象折射出一幅“深沉而又浩大的忧郁的背景”;第三,刘姥姥形象集多种喜剧特点于一身。“老树著花无丑技”,是刘姥姥形象的美学概括。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在小说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形象不仅本身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她对其他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也起着极为突出的衬托作用。刘姥姥的见闻里生动刻画出贾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和传神,为整部《红楼梦》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间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泡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百出”,已成谚语。为了替女儿家挣银子,让外孙儿们吃饱穿暖,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讨贾母、王熙凤、小姐和丫环们的欢心,演出了一出出逗人发笑的滑稽戏。表面上看,村妇很“拙”,她的一举一动都使人感到她与贾府是那么不和谐。例如,王熙凤让人端给她一盆鸽蛋,溜圆滑腻,再给她一双“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打磨得十分光滑,这样故意使她“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偏偏王熙凤说“这鸽蛋一两银子一个”,刘姥姥一边叹气“一两银子…  相似文献   

6.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问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泡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7.
朱凯怡 《云南教育》2007,(10Z):40-41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间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炮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8.
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受到了贾府中人对她不同的待遇,如贾母之降贵纡尊,王熙凤之前倨后恭,贾宝玉之懵懂的关心……让人小小地感动了一下的更有王夫人,第二次刘姥姥告辞时,她送了一百两银子,请平儿转告刘姥姥,让她拿回去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投亲靠友的。这话里既有对刘姥姥生活状况的洞悉,又有理解的同情。王夫人虽可憎,但有时也能表现出名门闺秀的大家气象。贾府上下对这个穷婆子都还算照应,只除了妙玉和林黛玉。贾母兴师动众地带了姑娘、媳妇们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了栊翠庵。妙玉赶紧将众人接了进去,又急忙去烹茶,一路赔笑,…  相似文献   

9.
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塑造蕴含了许多深意。“三进荣国府”是突出小说主要内容的一条副线。有了这条副线。不仅使全书的主题思想获得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全书的通体艺术结构展现出清晰匀称的立体感和曲线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个故事片段.在这种“整体效应”中显现出深刘的思想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0.
(一) 如果有雅兴,我觉得<红楼梦>不妨可以当作"菜谱"来读一读.在这本"菜谱"中,有一道菜尤为有名,那便是刘姥姥吃到的"茄子鲞".曹雪芹借王熙凤之口,把这道菜的做法说得十分详细.  相似文献   

11.
茄子变身记 《红楼梦》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茄鲞和莲叶羹.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王熙凤依贾母言搛些茄鲞给刘姥姥.请看她们的对话—— "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相似文献   

12.
胡小壶 《高中生》2008,(13):40-40
这天天未明,刘姥姥便起床梳洗好,提了个装满瓜果的篮子,坐最早的班车进了城。等公交车停到宁荣街的荣国府站,刘姥姥顾不得疲劳和饥饿,就往荣国府里走。走进内门来见了王熙凤的贴身丫环平儿,她将篮子送上,说:"这是刚摘下来的,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整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果儿,也换  相似文献   

13.
最近,翻阅到一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其中在谈及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认为:“刘姥姥十分懂得人情事故,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能达到她要钱的目的”。甚至还认为:刘姥姥的应付,比起王熙凤“善于应付的园滑和机变”“还要高明一些”。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思考再三,不敢苟同。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总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人物自己的处境和性格决定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再由他们的语言行动来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的。刘姥姥这个人物,也不例外。因此,要判断她的阶级属性,只要看看她的处境和她的语言、行动也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它虽然是一部悲剧小说,但其中不乏幽默的人物和幽默的情节。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就体现出了浓厚的幽默氛围。本文以刘姥姥为例,探析《红楼梦》中幽默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位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打抽丰"。一进大观园"打抽丰",筹集资金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铜钱。二进大观园"打抽丰",筹集资金一百零八两银子及生活物资一批。三进大观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接受了王熙凤的托孤事宜。刘姥姥在三进大观园的筹资和回报过程中,有一些积极的进步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对中国的会计文化有一定的建设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少疼点儿     
年轻时读《红楼梦》,里面有个情节至今记忆犹深,大意是王熙凤抱着自己的女儿向树妇刘姥姥讨教:“为什么大姐儿老是有三病二疼?”刘姥姥的回答是:“奶奶少疼她一点就行了,她小小的人儿受用不起。”一语道破了千金小姐为什么老是病歪歪的道理,小孩太受疼爱了,未必是什么好事。 我的儿子出生几天后,我就定时给他把尿,不再用尿布了。当时别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人物,而刘姥姥是仅次于宝黛钗凤的经典形象之一。历来读者将之视为一个喜剧性的角色,实际上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承载着多重严肃的文学价值。文章从刘姥姥在作品布局谋篇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陌生化视角的运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映衬等角度论述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还记得刘姥姥在大观园吃茄鲞(xiǎng)的情景。凤姐向刘姥姥介绍了茄鲞的制作过程,刘姥姥吃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经凤姐挑明,又“细嚼了半日”才说:“虽有一点茄子味,只是还不像是茄子。”联想到近几年听的一些语文课,犹如加进了太多的配料又经过复杂的烹制的“茄鲞”一样,少了许多语文味,让人颇有刘姥姥吃茄鲞之感——姑且称之为“茄鲞现象”。本文拟对阅读教学中的“茄鲞现象”作一粗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刘姥姥是一个"芥荳之微"的小人物,她以村庄老妇的眼光见证了贾府的兴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贾府的面貌与风尚。通过刘姥姥所展现的贾府风尚,是作者所崇尚的儒家理想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致力于理论指导实践的适用语言学理论,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刘姥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人际意义构建所做的分析与"刘姥姥进大观园"语篇语境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分析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