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学生在"心理断乳期"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挫折,通过创设积极情境、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教育学生合理运用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等途径来帮助中学生战胜挫折。  相似文献   

2.
剖析大学生的习得无助等挫折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引导高职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遇到挫折时进行合理归因,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挫折教育,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挫折商,充分研究挫折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部分大学新生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个体因素的影响,抗挫折能力较差,面对大学阶段学习要求、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挫折。高校可以从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发挥"心理咨询"机构实效作用、建立心理危机预防网络、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探索建立大学新生挫折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经常会面临挫折的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意志锻炼,实现积极预防挫折;通过挫折观、自我认识与评价、归因等教育,从认知角度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挫折;而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寻求社会支持、加强社会实践,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刍议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宏俊 《新课程研究》2010,(6):173-173,181
为了强化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笔者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试图通过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耐受力,提高挫折排解能力。挫折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和积极评价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创设挫折情境,培植健康心态,激发学习潜能等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心理弹性的视角,探讨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通过帮助建立保护性系统,增强社会技能,发展优势特质,形成良好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挫折引起的,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客观外在的因素探讨了生活在一个变化激剧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几种挫折以及由挫折引起的各种心理失衡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变化。从理论上提出面对挫折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同时介绍了几种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轻则会导致其思想波动,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和生活;重则会导致心理变态,甚至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一  相似文献   

9.
剖析大学生的习得无助等挫折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引导高职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遇到挫折时进行合理归因,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挫折教育,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挫折商,充分研究挫折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春霞  余创林 《文教资料》2009,(36):229-230
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时期,面对挫折往往表现为悲观、压抑、失望、胆怯等负面情绪,极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高校须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从而提高心理调节和耐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部在 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以及在 2 0 0 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都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教育的涵义  所谓挫折教育 (又叫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 ) ,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 ,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针对当前学校学生多、心理教师少的现状,这门课不仅要开起来,还要搞得好,它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大面积转化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辐射作用。因此,学校开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有裨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重要环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承担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同样应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主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融入挫折教育,才能积极锻炼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增强临变抗挫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挫折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融入提出了可行方法,为小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挫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论文探讨了独立学院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如学习上的挫折、人际交往上的挫折、就业挫折、经济挫折和人格完善挫折等。针对以上挫折提出了相应的挫折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抱负水平、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宣泄方法以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等。期望通过这些策略能使大学生耐挫力获得提高,使其心理品质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5.
给予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使他们从小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学生脆弱心理的成因有两个:家庭的溺爱和传统教育思维的缺陷。我们从"家校配合,摒弃溺爱;适当锻炼,磨练意志;适当批评,制造障碍;积极引导,直面挫折;更多鼓励,培养自信;第二课堂,应对突发"等六个方面入手,开展全方位的挫折教育,促进孩子的心理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牛鼻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客观分析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并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引导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总要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满足不了个人的需要,实现不了目标,产生焦虑感,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挫折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者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18.
曹丽红 《学周刊C版》2010,(4):192-193
剖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挫折现状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利用榜样力量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如果单纯地介绍心理学知识、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甚微.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去学科化,要将学生心灵的成长,增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作为重点,课程传授内容要能够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幸福奠定基础.所以,中学的心理课不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使"去学科化"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导向.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的完美形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如何让成长中的小学生承受心理挫折。增强适应能力,这是目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