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滨海新区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区域,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天津金融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更好地适应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各高校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高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完善。本文立足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背景,阐述了当前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原始创新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提出高校融入滨海新区建设的一些举措,即革新教育教学体制,培养适合滨海新区产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直接培养社会亟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动态需求,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改革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天津市职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而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衔接、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完备等,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对风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立足天津滨海新区风能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风能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和教育衔接做了细致分析研究,提出"应急型"人才培养和"基础型"人才培养形相结合的模式,以分别满足我国风能行业发展初期人才缺口和长远持续发展的两方面需求.前者是指在其他已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增设风能模块培训课程的方式;后者则是全面系统性的风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天津滨海新区风能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也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提出巨大需求.但调查发现,天津城镇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较缺乏.为此,天津应加快建设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策略是:完善行业办学体制,建立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设立技能训练基金,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滨海新区部分企业和科研单位人才需求结构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人才培养现状和大学生就业方向,通过查找用人单位与高校的结合点,提出了实现“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三对接模式”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以进一步发挥天津高等教育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的重要的人才支持和科研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放在战略地位来考虑.在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方向上,可以把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性物流人才中心,制定相关的战略实施对策,更好推动天津物流人才培养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社会上最为贴近市场、企业需求的一种教育,它是依托于它们的需求而生的,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这种不断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天津滨海新区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速,对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天津各高校要完善高校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并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完善管理决策机制、跨领域协作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对信息化人才的强劲需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为信息化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信息化人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高校培养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信息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信息化人才培养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数量缺口大、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高。为了应对出现的问题,今后高校应继续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优化以及不断提高其培养质量,以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它将带来滨海新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对提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高校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校地合作的两种模式,并对校地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接需求 准确定位 全力打造特色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说明人才培养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需要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并指出:瞄准需求、准确定位、打造特色、提高质量,是高校内部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动态需求,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基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天津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是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互动性的典型案例,以此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以期对目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李大卫、于海洋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0期中撰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着眼天津滨海新区紧缺高技能人才,结合新专业组群建设和原有专业组群完善,探索并实践了对接产业发展的"服务-累积-孕育-优化"专业群建设新模式,助推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的创新实践。专业群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向滨海新区输送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提出后逐步得到了落实和深化,在此背景下,河北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其中外语人才在推动河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河北省还较为缺乏高端性外语人才,企业也亟需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人才,然而目前在河北外语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高校培养模式滞后、京津冀外语人才培养环境不均衡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高校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培养特色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对拓展学生的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推进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滨海新区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思路:一是明确高质量的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想保证,二是整合地方农业教育资源,构建多重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三是实施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指出高校要紧跟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用型人才。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依托,从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实验教学和校企结合等方面探索了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资源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而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