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爷爷戒酒     
首段“酒是我的命,你是我的命根子”用语极有分寸,既引出“嗜酒”的文字,又为后面“戒酒”伏笔。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还是一种文化象征。为了全面考察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酒”词群,根据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标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涉酒词汇进行穷尽性搜集,构建“酒”词群的语料库,并对搜集的158个涉酒词汇进行分类。通过解读“酒”词群的文化寓意,总结出“酒”词群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发展,系统地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酒”词群,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3.
“轩”做何解释?初中第一册《过故人庄》注释②释“轩”为“檐廊”,即“檐下平台或走廊”,笔者认为不妥。从对偶关系来看,“开轩面场圃”中的“开轩”应与下句“把酒话桑麻”中“把酒”相对。“把酒”,文中释为:端着酒。可见,“把”在此用做动词,支配“酒”。由此...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虽在一些小说里写到了“酒”,但没有一篇像《孔乙己》一样,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情节的铺演、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叙说紧紧地同“酒”关联起来。可以说,整个小说是浸渍在“酒”中的。 一、酝酿在酒中的生存环境 一般说来,故事的发生往往  相似文献   

5.
“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舍分寸之惑,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这是著名的“舍得酒”在电视中的一段广告词。有人说,“舍”是一门哲学,“得”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得不来,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如何进行正确的取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却很难。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道小学五年级测验题,内容是: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这是反问句。()命题者拟定的答案是“”(即对)。这个答案是值得推敲的。这句话是否为反问句,要作具体分析。先看课文第三自然段: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着:“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要肉就添来。”武松道:“酒也要,肉也要切些来。”店家说:“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家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么叫做…  相似文献   

7.
敦诚诗《赠曹雪芹》有“举家食粥酒常赊”句,其中的“赊”字,一向解释为赊欠,买酒付不出现钱,欠下酒债。本文以“赊”字在古人诗词中的用法,对流行的解释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酒”意象与传统酒文化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两者在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酒与浪漫主义,酒与作家、革命家、农民、“愤怒青年”等诸多方面有着种种因缘。了解这些,既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人人生观中的丰富意义,也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性格中的温柔敦厚与挥洒真情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酒肉魏晋     
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本职工作是酒神,而兼职戏剧诗歌之神,由此可见,酒与诗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酒,所以诗。而中国文人与酒,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魏晋时期,酒与诗的关系尤为密切。孟德有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为什么喝酒?是为了解忧,可我们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曹操看似“以酒消愁”的消极行为,实则表现了他的豁达心胸,求贤若渴的积极心态,所以“酒”既是休闲之好,又是抒情之寄。千思万绪,毋须多言,尽收酒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5页,有一务对“垆边人似月”中的“垆边”的解释:“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我认为,编者对“垆”的解释是不妥的。“用土砌成酒瓮”实在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13.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内容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水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叙事,也是晏殊以诗酒为乐的生活的自我写照。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有一段记述晏殊生活的话说:“晏元献(晏殊谥号)留守南郡,王君玉……为府签判,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这段话,刚好是这一句的最好的诠释。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回想。诗酒之余,诗人油然想起…  相似文献   

14.
古时“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家对广告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清晰。好的广告,给人以享受;差的广告,则令人生厌。本文试以三则酒广告语为例,略谈一下方位名词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这句广告词大家比较熟悉。它把“东、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传统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酒”在古代诗人笔下被赋予了诸多的意象内涵,“酒”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色彩,例如恣谑之酒、悲壮之酒、欢跃之酒、潦倒之酒等,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诗酒情怀。因此,意象是理解诗歌内涵主旨的着力点,意象分析是理解诗人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的关键。一、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内涵意象在我国古典理论之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研究范畴,其本质是创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象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创作者思想内容在事物上的具体体现。据统计,在中学阶段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涉及“酒”意象的诗词约27篇。为此,笔者从情感表达角度梳理了主要篇目中“酒”的意象内涵。  相似文献   

16.
《醉翁亭记》是游记中的传统名篇,一直被选入初中课本,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成了妇孺皆知的名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两句成对,铿锵悦耳,骈文特点,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意,增添了散文的音乐美。然而,其中“泉香而酒洌”长期以来却一直被错解。  相似文献   

17.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不是“春天”,而是指一种酒名;“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睡床”,而是指“井口的围栏”;“何似在人间”中的“何似”不能解为“怎么比得上”,而应解作“哪儿象”。  相似文献   

18.
“乘车南去唯寻酒,上马西行只咏诗。醒醉去留皆遂意,如斯方信是男儿。”提到“酒仙”中的文豪,人们往往想到唐代“诗仙”李白。其实,这样的“酒中文豪”宋代也有,他就是上面这首诗的作者——苏易简。  相似文献   

19.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20.
在高语第二册《鸿门宴》一里,编把“则与斗卮酒”一句中的“斗卮”解释为“大酒杯”,似乎有点望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