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德育探索与创新。一、调整德育目标和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而传统德育内容大一统,教师难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来选择,它不仅狭窄、空洞,有的内容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明显滞后。如它偏重社会需要,只重“责任”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忽视“权利”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单纯强调“遵循”与“…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小学教育的发展是以整体改革实验为特征的。一些参加实验研究的工作者在总结改革进展时指出“从学校改革的研究趋向说,儿童个性发展的综合实验受到重视”,它旨在纠正以往只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忽视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失重现象,他们认为“发展儿童个性已成为整体实验研究的共同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它合理与否决定着学校人材培养方向和质量.传统教育下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理性主义课程,采用单一的分科课程形态.重社会对人的要求而轻个性的全面发展需要.显然,它阻碍着中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此,学校正致力于素质教育下的课程结构的探索,使传统的单一化的学科课程结构向现代的多样化的复合化的课程结构转变.本文拟运用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立足素质教育要求,分析小学课程结构的现状,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有的学校只重视宽泛、一般的道德教育,而忽视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只是注意到在德育课程结构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忽视实施途径;有的学校只停留在实施了职业道德教育,而忽视效果。因此,中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观的转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教育教学改革是难于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观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它把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6.
华山 《天津教育》2001,(5):14-22
上海道小学,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后来逐步发展到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自1991年起,开始“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为途径,通过开展创造实践,启迪创造思维,塑造创造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从而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以学校教育目标为根据,在系统科学指导下,将学校三类课程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大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提高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育人功能,初…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所五年制实验小学,为把学校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从1980年起,我校由多年的单科、单项教改实验转入了综合的整体改革实验,并把课程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基本途径。12年来,我们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誉为“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学校”,被全国人大教育普查团认定为“整体改革的模范”。在整体改革实验中,我们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优化思想为指导,对学校内部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了我校整体改革的模式:以优化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优化课程结构为基本途径,以优化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为  相似文献   

8.
北京十一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顶层设计,以选课制为运行机制,建设出了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学生走班上课,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与诊断体系和全员育人的网络结构。真正实现了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因材施教”,学生潜能、自由与责任、个性与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品质等现代教育价值得以落实。学校努力建设出了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两种价值都得以保存的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有力地说明了制度创新是观念实现的保证。学校未来深化发展中需要关心教师的社会心理,关注学校系统功能的发挥与制度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现代大学课程的发展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近现代大学发展仅有100余年历史。在这短暂的时期,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向西方国家学习借用和自行探索的阶段。由于受到发展历史的局限和现时的制约,我国大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泛政治化,缺少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课程学科化,过分强调学科知识逻辑与结构;课程设置专门化,忽视“全人”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国家至上的制约性、传统课程观的束缚和传统知识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改革中强调个性和人格发展的个性教育既是针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中忽视人格养成,培养要求偏于单一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日趋多样化以及现代化教育日益重视人的主体性特点所决定的。强化个性教育就必须深入探讨受教育者的素质特征、充分发挥其潜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施教应适应不同禀赋与其发展的需要,加大课程的选修幅度和跨度,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有效地实施分流培养,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育人环境,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深入到课程改革的层面,才能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要进行课程改革,根本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人的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已明确的告诉我们,要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必须改变。相对于目前科学的认识水平而言,学校课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革?就目前环境下,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上能做什么?必须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对学校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认识之下,逐步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的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成员能否承担起经济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冲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紧密相关。抓住时机,在青少年中培养“健全人格”是关系人才资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思维方式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 ,是影响学校课程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现代学科体系的逻辑结构 ,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现代价值观念 ,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条件。学校课程理论对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关注不足 ,课程实践更是忽视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这一问题已制约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现代人才的培养。重视现代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的作用 ,已成为学校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改革、创新传统的学校。作为“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秉持“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与人才优势,以培养学生的现代素养为核心,建立起了特色鲜明、功能明确、内涵明晰的学校课程体系。课程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和技术等各个领域,其中国际化课程、实践动手类课程、  相似文献   

15.
英国GCEA水平生物学考试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考试。通过分析和探讨其目标、内容标准、考试方案及其试卷特点,带给我们如下启示:加强课程改革实验、深入课程的理论研究;注重课程价值取向、兼顾现实性和思想性;强化课程教育质量、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课程核心体系、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发挥课程的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重视个性培养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学校传统德育中,重视规范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将属于能成承担社会变化冲击的个性健康的人.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17.
陈蕾 《文教资料》2008,(9):153-15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设置,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为此,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亲近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校本课程,以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才的素质很大程度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接受什么样的课程教育对形成什么样的素质关系极大。因此课程、教材的形式和内容都应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拔尖人才,学校必须以尊重人的差异为前提,以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为目的,努力开发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其共同的发展趋势,即重…  相似文献   

19.
杜威学校改革思想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通过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提出了学校改革的基本设想。杜威认为,传统学校与儿童生活相隔离,教育目的和内容缺乏有效联系。现代学校作为整体教育机构和作为整体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联接社会多方面生活的中心,儿童在与多方面生活的联系中成长。杜威学校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学校要参与社会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杜威的学校改革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轨迹是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逐步走向学生、走向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过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模式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结构,无不在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以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可见课程改革的最终走向就是个性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