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报纸一出现,新闻作品也随之出现了,大约是新闻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吧,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新闻笔调”。引起人们忧虑的“新华体”、“新闻八股”,其实也是指的它的笔调。30年前,老舍同志对首都新闻工作者作报告时,一开头就讲了新闻笔调的危害性。他说:“在西洋搞文艺的人就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作家,一种是新闻记者,新闻记者也可能进行创作,也可能写出一本戏剧、一本小说,但是他的新闻笔调却是他的致命伤,他很难由一个新闻记者变成一个作家,这就是吃了新闻笔调的亏.”  相似文献   

2.
宋汉炎同志写《新闻与美学漫谈》近10年,我也追踪读了近10年。对汉炎来说,这是一个追求、探索、思考、论证的艰苦过程。我知道,他为了这本书中的某些篇章,曾作过多方面准备,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曾在自己的采编活动中反复实践,力求使自己的观点受得住实践的检验。现在,他把10年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并嘱我写几句话。借此机会,我重温了这部书稿,深深感到汉炎10年奋斗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他运用美学理论和原理,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新闻现象,大胆提出并论证了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这一命题,并对新闻报道中美的形态、美的本质和新闻采写传受中美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许多独到见解,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讲,都对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教育家社重远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战士。在他的一生中,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虽不算长,却在我国新闻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杜重远是吉林省怀德县人。1914年,他考入奉天两级师范附中;1918年东渡日本,公费考入仙台高级工业学校,专攻窑业。1923年学成回国,抱着实业救国的宗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范长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他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可是,他一旦成为新闻事业家,就非常重视新闻干部的培养工作。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1940年3月,他在《退步与进步》一文中,提出中国新型新闻事业,需要强大的“笔部队”的观点。半年以后,他在创办国际新闻社两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一种人,他的人生是为了某种事业而设定,范敬宜先生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2002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应聘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并非名誉的院长、讲授并非选修的基础课程,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圈里的新闻”。其实正如一篇报道中所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先生来说并不意外,他只是换种方式来继续他与新闻的不解之缘。如果从进入圣约翰大学的1949年算起,他和新闻结缘已经54个年头了。50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也从未改变过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如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来概括先生的事业,也许可以用“…  相似文献   

7.
烟台航运大队宣传干事王晨钟情于业余新闻写作,笔耕不辍。4年中,他采写的新闻稿件被中央、省级单位采用260多篇,他本人连年被上级机关和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荣获新闻报道一等奖。为此,船运大队先后四次为他荣记三等功。去年《陆军船艇》杂志社聘请他为首批特约通讯员。爱岗敬业、勤于耕耘是王晨立足岗位,热心业余报道的动力源泉。1992年毕业于炮兵指挥学院的他,来到了烟台警备区教导队,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专业的教员。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双操炮的手竟也“摇”起笔杆子,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警备区…  相似文献   

8.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9.
炊事班长高文升写的新闻稿终于印在报纸上,他心里乐滋的,战友们也夸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写稿的精神。高文升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入伍三年多一直在炊事班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说也怪,他演奏完锅碗瓢盆交响曲后又迷上了新闻写作。他自费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还利用积攒的津贴费购买了《新闻写作入门》、《新闻采访学》、《报刊编辑  相似文献   

10.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田廷方是济南军区第148医院药械科的一位助理工程师,知情人都说,他长着“第三只眼睛”。在写作的这块园地卫,他硬是凭着比别人多长了一只的“新闻眼睛”,先后采写了《嫁给当兵的不吃亏》、《为了三十六年的心愿》等十余篇稿件在地方省级和军区报刊获奖。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他勤奋求索,笔耕不辍,人们不难看出他在新闻写作成才道路上执著追求的足迹。“爬格子”的生活的确很苦,田廷方怎么也没想到在1988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使他这位修理技师也“玩”起了笔杆子。而这笔杆子虽轻,“活儿”匈那么沉,那样艰苦,对他又有那么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无论你翻开哪一本新闻教科书,都不会找到“法制新闻”这个字眼。尽管新闻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把新闻列了许多种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等,唯独法制新闻没有受到青睐。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陆云帆同志在他的《新闻采访学》中虽提及了法制报道,他也只是把法制报道归纳到社会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13.
4月16日,近有8000名职工的湖北省沙市棉纺织厂为该厂准备车间宣传干事、贵刊特约评刊员卢跃东举办了建厂25年来的首次个人新闻作品展。这次将为期一月的展览、主要是卢跃东自1981年以来在全国、省市级和《新闻知识》等报刊上发表的100多篇各类新闻作品。 32岁的卢跃东谈起自己的新闻写作成绩时,他总是说:“《新闻知识》是我的老师,如果没有这个老师引路,也就没有今天。” 1985年卢跃东开始订阅《新闻知识》,从此后他便把贵刊作为提高自己新闻写作能力的必读刊物,并从1986年开始为下属轮班的20多基层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共同学习和掌握新闻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15.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6.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17.
单珊 《军事记者》2011,(10):41-42
史联文在新闻战线耕耘了30余年。他是业内赫赫有名的“拼命三郎”“百条记者”,仅1986年一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发了新闻103条。他视新闻如生命,干辛万苦却甘之如饴.坚持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始终如一、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虽不是为新闻而生,但新闻的确正在成为它的特色之一1998年1月17日是一个值得在新闻史上记录的一个日子,这一天深夜,麦特·德拉吉向他的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信息,这个信息同时也放到了他的网站上。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新闻的题头上赫然写着:“世界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单佐满穿上军装没过多久,一位干事到他所在新兵连选挑“笔杆子”,问他新闻由哪三部分组成。他回答:“导语、主体和结尾。”后花了一天时间采写篇消息算是干事对他的考核,结果合格,单佐满成了师宣传科报道组的一员。不到一个月,他采写的通讯《喜看红四台,又创新成绩》在原乌鲁木齐军区《战胜报》头版头条加按语刊出。这一年,他共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60余篇。“我是从黄土地走来的农民儿子,父亲给予我忠厚、真诚、助人为乐的品性是我一生的精神源泉”。也正像他说的,无论当排长还是干事,单佐满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新闻…  相似文献   

20.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