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西走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PREE)组成的复合系统.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系统间协同合作,相互适应,以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发展,区域PREE系统才能够保持总体可持续性.以水资源问题为焦点,河西走廊发生了人口、环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的失调,造成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层次低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粗放扩张,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相互制约机制,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河西走廊为尽快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应在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河西走廊农业的长久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农民社会心理的现象描述与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农民的社会心理特征是由其生态环境、民族杂居、历史事件、生产方式等变错决定的,具体表现为民族性格、历史性格、地理性格的杂糅。其社会心理特质是勤劳、善良、忠厚、尚礼和目光短浅、适应忍耐、崇祖迷信、长老中心等特质的矛盾统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玲萍  陈雷  罗小玲  王荣喆 《资源科学》2013,35(6):1277-1284
本文结合河西走廊东部地区降水特点,定义该地区大到暴雨的概念.然后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年-2012年5月-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90年-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大到暴雨的环流特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影响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暴雨强度由于暴雨的局地性以及测站布点稀少等原因,最大中心出现在了凉州,最小出现在乌鞘岭.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具有单站暴雨多,成片的、大范围的暴雨较少,局地性强,且具有夜发性的特点,都出现在5月-9月,主要集中在7月-8月,出现的日数占到总日数的69.7%;近52a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存在6a、9a左右的周期反映,但未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南北进退有密切关系,其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定位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主导发展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甘肃河西走廊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尽管近些年其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与其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相比仍不相称.本文从河西走廊现有特色旅游资源分析出发,评价了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三个方面确定了其发展定位,并提出了河西走廊旅游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应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传媒宣传为手段,以景观差异为动力,走区域联合经营的、特色的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和降雪量近52a来都出现增加趋势,主要存在5~6a和9~10a的周期反映,都出现了突变,但突变年份不同,其降雪的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其影响机制相同,都需要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一定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评析与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农村人力资源存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进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就该地区走出人口困境应选择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地理上呈天然走廊型分布,旅游资源丰富且空间分布独特,综合性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产品呈现组合式发展,具备了旅游廊道构建的优良条件。基于此,运用点轴理论,确定了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的核心节点城市,并以主要旅游交通轴线为连接,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三大旅游区,形成以重要交通轴线相串联的河西旅游廊道“一带三区”整体发展格局,塑造出具有一定意义的河西旅游新形象,为河西走廊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兴祥 《资源科学》1998,20(3):61-67
通过当地气候资源及气候条件对河西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定量分析,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候资源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河西发展高优农业对策是:稳定粮食生产基地,兼顾发展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傅志军 《资源科学》1994,16(5):60-66
陕西省分布着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5种,三级保护28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医药、花卉、化工、木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近年来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稀有植物濒临灭绝。因此,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黄祥童 《资源科学》1996,18(1):68-72
长白山区分布着国家级第一、二批珍稀濒危植物不仅在医药、花卉观赏、化工、木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由于自然,人为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珍稀有植物濒临灭绝。因此,积极、有效地保护与$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持续利  相似文献   

14.
李先琨 《资源科学》1995,17(3):69-74
根据调查统计、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1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植物资源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及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河西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天然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天然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动态过程、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分布特征及优先保护等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亚热带地区共有93种稀有濒危植物。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禾兰科、棕榈科、金缕梅科4个科植物略占1/3;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31.50%;因生境破坏而受到威胁的植物达82.80%。表明人类干扰是贵州亚热带地区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保护贵州亚热带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根据区内的资源现状,可将该区的稀有濒危植物分为5个保护等级,其中10种为优先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7.
罗布泊地区环境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再次受到社会\\r 各界的重视。经过有关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罗布泊环境及其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新 的进展。本文对罗布泊考察历史和部分新进展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宣 《资源科学》1997,19(4):59-62
卧龙是四川省珍惜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种,隶属18科,20属,其中一级保护2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11中。本文论述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以及这些植物的一些利用价值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铭 《青海科技》1999,6(2):8-9
阐述了保护好长江、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自然环境背景值普查,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库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樊杰 《资源科学》2000,22(4):12-21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