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CI与高校学报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CCI引进我国后,给高校各学科评价,包括高校学报评价带来了客观、量化的标准,对高校学报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着高校学报工作的发展;但是引文行为的复杂性、SCI在地域、语种方面的不足,也给运用SCI评价高校学报带来了一些局限。针对我国学术期刊(包括高校学报)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SCI的评价方法,探索并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SCI与科研绩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力 《情报杂志》2003,22(7):92-93,95
简介了SCI(科学引文索引),阐述了SCI为何成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介绍了西方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将SCI用作科研绩效评价工具的一些具体情况,指出科研人员的语言偏好导致非英语论文在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用SCI作评价工具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只要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用SCI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科学、正确地对待SCI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SCI在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估中具有实用性,不失为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检索工具。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所产生的非议,主要是科学论文评价的行政化所致。建立和完善同行评议,可以有效避免行政介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学者及学术论文的水平。这也有助于恢复SCI等检索工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建设自己的科学论文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术论文的水平,而且也可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论文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简要地讨论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作为国际性检索和评价工具的重要作用,概述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与美国SCI在中国科研管理和文献检索中各自的作用.详细介绍了CSCD的研建过程、现状以及在我国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SCI量化评价功能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CI数据库及其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量化评价功能,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在科技管理领域还是信息服务领域,都将其作为学术定量评价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但同时也对它的评价功能提出了质疑和修正.本文从期刊影响因子、SCI数据库、学科间的差异、科学引证活动等方面对SCI学术量化评价的局限及其修正进行文献综述,并对一些新方法和新指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报》网络版经验介绍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SCI的创建及发展;综述了SCI在国家间的科研能力比较评价,期刊订购与剔旧,期刊评估及热点研究追踪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认为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使用应适度,慎重;并认为高学术水平稿源的缺乏,国际化程度低及作者引证行为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SCI收录中国医学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天峰  李广德 《情报杂志》2003,22(10):106-108
对我国科技期刊统计源中的49所医学高校的科技论文在1989~1998年被SCI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评价中国医学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高校科技论文的产出虽然比较稳定。但每年被SCI收录的情况变化较大,且呈马鞍形发展的趋势。被收录论文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综合类学科;被收录数差异悬殊,且呈不均衡性。与此同时,对医学高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少的原因作了分析和评价:中国医学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这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与世界重要检索系统。尤其是SCI的联系沟通不够。最后就医学高校科技论文如何进入SCI的系统还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SCI用作科研评价指标的思考--学科分布对指标公正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1版报道的定量数据,对ISI收录期刊及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按学科统计出对应的期刊数据及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及平均值,并对每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于2、被引用次数大于3000的期刊予以统计分析。以具体数字说明这些指标在学科中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指标将有碍于科学研究的正常发展,文章最后对SCI用于科研评价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SCI检索系统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从SCI的论文收录和引用率2个方面分 析了采用SCI检索系统进行科研绩效评价的优点及其局限,并提出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SC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悟生 《情报杂志》2003,22(3):107-109
从SCI简介、SCI与科学研究、SCI与科学评价、使用SCI评价科研成果应注意事项等方面综述国内科学家对SCI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ISI检索平台的SCI引文检索补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淑萍  谢桂平 《情报科学》2007,25(11):1655-1658
SCI作为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引文信息源,其引文检索的满意度直接影响了各种科学评价的结果。本文结合实例,就如何提高基于ISI检索平台的SCI引文检索的查全率,从来源文献的完善、检索词的选取及检索词间的逻辑组配等多种角度,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刍议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CI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系统之一,涵盖了数千种国际性权威科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文的数据信息,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使用SCI作为科研绩效评价工具。SCI进入中国后,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大学管理部门也同样把SCI作为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工具,推进了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但SCI自身也有其局限性,过分依赖SCI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有关科研管理部门采用SCI作为科研评价工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与科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邱均平  嵇丽 《科研管理》2003,24(4):22-28
本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评价功能和机理、评价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美国SCI在我国科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正确认识SCI,从而对SCI的科学评价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促进我国科学评价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期刊开本、刊脊名称等应当规范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将SCI用作科研绩效评价工具的一些具体情况,指出科研人员的语言偏好导致非英语论文在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用SCI作评价工具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只要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用SCI辅助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SCI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苏玉华 《情报杂志》2001,20(6):53-54,59
利用SCI统计数据观察和分析SCI对我国期刊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我国期刊水平与国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国内外期刊之间、学科之间引文存在差异,各学科的期刊在SCI数据库中收录存在着不平衡,以及SCI数据库对语言的选择性,并提出如何提高我国SCI论文收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确评价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面向以前瞻性基础研究为主和支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校科研,传统的同行评议法、文献计量法等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存在许多局限,评价工作成为一大难题。文章基于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价值和适用环节。研究表明,大数据在采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挖掘隐性和滞后性科学价值、提高处理速度和实现可视化表达、促进科研评价方法和方法论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应用价值。在实现高校科研功能多重性的数据提取、科研重心基础性的学术价值判断、科研成果价值非显性的数据挖掘和围绕破除“SCI至上”、聚焦“五大价值”的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构建等环节功能突显,适用性强。文章强调,要防止沦为“数据万能”的陷阱,对运用大数据开展科研评价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宋艳辉  朱李  邱均平 《情报杂志》2022,41(2):190-197
[研究目的]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在“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背景下,旨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正确的思路,使之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并梳理了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变迁机制,并从SCI论文的资助效益、流向现状、被引用次数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造成科研成果流失、国内学术期刊质量无法提升、国外知识垄断加剧等不良影响。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可视化分析了“科学网”上科研评价的专家评论信息,进一步提出了3个方面的科研创新思路:打破“以刊评文”“奖励驱动”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研究结论]认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科学研究的“本质”,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以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实施评价多元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SCI与投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SCI及其功能、IF因子及其与期刊评价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从SCI收录医学期刊中选定拟投期刊的三条建议:根据IF因子大小确定范围,统计几个候选期刊中非英文国家所占份额,以及研读“稿约”以弄清行文规范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对SCI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科技引文索引(SCI)》是当前较完善的一种检索工具,而不是评价刊物或论文学术价值高低的权威。目前,在我国科技界与期刊界普遍存在分强调SCI的现象,由此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制约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析了制约建立完善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各种因素,指出SCI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对建立我国独立的期刊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